“不廢此心長杳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廢此心長杳冥”全詩
寂寂孤月心,亭亭圓泉影。
□□□滿山,花落始知靜。
從他半夜愁猿驚,不廢此心長杳冥。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
偶來中峰宿,閑坐見真境。
寂寂孤月心,亭亭圓泉影。
山木搖寒色,花落始知靜。
從他半夜愁猿驚,不廢此心長杳冥。
中文譯文:
我偶然來到中峰的寺廟里過夜,靜坐著看到了真正的美景。
靜謐的孤月照亮了我的內心,優雅的圓泉映照出了影子。
山上的樹木搖曳著寒意的色彩,花兒落下才能感受到寧靜。
即便在午夜,煩躁的猿猴也被嚇醒了,我并不會放棄這種心靈的長久寂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山寺過夜的情景,寺廟所在處于中峰,令人感受到了真正的美景。詩人在寧靜的環境中,看到孤月和圓泉,這些景象猶如詩人內心深處的感悟和境界。山木搖曳著寒意的色彩,花兒落下才能感受到寧靜,這使詩人更加體會到了大自然的安寧和寧靜。即使在午夜,猿猴的叫聲打破了寧靜,但詩人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對內心長久寂靜的追求。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寧靜和內心的追求。在繁忙喧囂的現實生活中,詩人找到了一片寧靜的凈土,他欣賞著大自然的美景,與自然融為一體,進而體會到內心深處的寧靜。詩中的“孤月”和“圓泉”是對詩人內心所擁有的純真和清凈狀態的象征。詩人通過描繪煩躁的猿猴的驚擾,表達了對內心長久的寧靜的堅持和追求。
整首詩篇結構簡潔明快,表達了對內心寧靜和清凈狀態的追求,同時也呼應了山寺的幽靜和寧謐氛圍。這首詩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內心深處的感悟,也傳達了對寧靜和靜態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不廢此心長杳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shān sì jì lǐ zhōng chéng hóng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
ǒu lái zhōng fēng sù, xián zuò jiàn zhēn jìng.
偶來中峰宿,閑坐見真境。
jì jì gū yuè xīn, tíng tíng yuán quán yǐng.
寂寂孤月心,亭亭圓泉影。
mǎn shān, huā luò shǐ zhī jìng.
□□□滿山,花落始知靜。
cóng tā bàn yè chóu yuán jīng,
從他半夜愁猿驚,
bù fèi cǐ xīn zhǎng yǎo míng.
不廢此心長杳冥。
“不廢此心長杳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