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美惡忽相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知美惡忽相翻”全詩
黃金不買漢宮貌,青冢空埋胡地魂。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昭君怨》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昭君怨》中文譯文:
昭君自傍嬋娟月,期望君王恩寵,誰知美丑的判定突然改變。黃金也無法買到她在漢宮的容貌,她的靈魂卻在胡地的青冢中孤寂地長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昭君對君王的不滿和怨念,詩人通過描寫昭君的遭遇,以及她對自己美貌和命運的反思,展現了無奈與失落之情。
昭君是一個歷史上的人物,是漢朝宣帝時期的王昭君,她因為政治婚姻被遠嫁給匈奴,成為了匈奴的王后。詩中的昭君借指皎然自己,表達了他對美女遭遇命運不公的同情和憐憫之情。
首先,詩中的昭君自倚嬋娟望主恩,期望君王對自己的寵愛和青睞,然而她所得到的卻是相反的待遇。以昭君代指詩人自己,抒發了對自身處境的憤懣和不滿。
其次,詩人通過昭君的美和命運的改變來體現不同種族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沖突。黃金代表了漢朝的財富和奢華,但它無法買來昭君在漢朝的地位和嬌容。胡地指代匈奴,在這里代表了異族的土地和文化,詩人以此來突顯昭君的命運從華麗的宮廷到貧寒而殘酷的生活。
最后,昭君在胡地的青冢中長眠,暗示著她最終的離世和凄涼的境遇。通過描寫昭君的命運和遭遇,詩人表達了對美女命運的無奈和悲憫,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和反思。
總的來說,《昭君怨》通過對歷史人物昭君命運的抒發和自身的借指,以及對美、命運和文化差異的反思,傳達了作者對人生無常和命運無奈的感慨和思考,展示了一種對人性的深情和悲涼之美。
“誰知美惡忽相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o jūn yuàn
昭君怨
zì yǐ chán juān wàng zhǔ ēn, shéi zhī měi è hū xiāng fān.
自倚嬋娟望主恩,誰知美惡忽相翻。
huáng jīn bù mǎi hàn gōng mào, qīng zhǒng kōng mái hú dì hún.
黃金不買漢宮貌,青冢空埋胡地魂。
“誰知美惡忽相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