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不傷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到此不傷神”全詩
一輪湘渚月,萬古獨醒人。
岸濕穿花遠,風香禱廟頻。
只應諛佞者,到此不傷神。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晚泊湘江作(一作晚泊湘江懷古)》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泊湘江作(一作晚泊湘江懷古)
煙浪漾秋色,高吟似有鄰。
一輪湘渚月,萬古獨醒人。
岸濕穿花遠,風香禱廟頻。
只應諛佞者,到此不傷神。
中文譯文:
晚上停船在湘江作(另有一種說法是晚上停船在湘江懷古)
煙霧彌漫,波浪中映著秋天的色彩,高吟之聲仿佛有人與我為鄰。
湘江畔的皓月照耀著,將人的思緒喚醒,穿越萬古的心靈。
江岸濕漉漉的,穿過花叢遙遠,風中彌漫著廟宇的香氣。
只有阿諛奉承之人,到了這里不會再傷害我的心靈。
詩意:
這首詩以湘江為背景,描繪了一幅晚上停船湘江的壯麗景象。詩中通過對煙霧漂浮和波浪的描繪,表達了秋天的美麗。作者高吟之聲,仿佛有人與他為鄰,表現了他對自然的親近和親切感。接著,詩人通過描述湘江畔的皓月,將人的思緒喚醒,使人們感受到了穿越萬古的心靈啟迪。作者又描繪了湘江岸邊濕漉漉的景象,以及風中彌漫著廟宇香氣的景象,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最后,作者指出只有那些阿諛奉承之人才會傷害他的心靈,暗示了自己不受腐朽之人的干擾和影響,保持了清醒的心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湘江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詩中透露出一種超越時空的寧靜和思考,讓人們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深處。同時,通過對廟宇香氣和阿諛奉承之人的描寫,也暗示了詩人的堅守原則和不受外界誘惑的操守。整首詩意境獨特,語言簡練,給人一種寧靜、清新、樸素的感覺,傳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到此不傷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pō xiāng jiāng zuò yī zuò wǎn pō xiāng jiāng huái gǔ
晚泊湘江作(一作晚泊湘江懷古)
yān làng yàng qiū sè, gāo yín shì yǒu lín.
煙浪漾秋色,高吟似有鄰。
yī lún xiāng zhǔ yuè, wàn gǔ dú xǐng rén.
一輪湘渚月,萬古獨醒人。
àn shī chuān huā yuǎn, fēng xiāng dǎo miào pín.
岸濕穿花遠,風香禱廟頻。
zhǐ yīng yú nìng zhě, dào cǐ bù shāng shén.
只應諛佞者,到此不傷神。
“到此不傷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