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續子陵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續子陵名”全詩
新詩陶雪字,玄發有霜莖。
微月生滄海,殘濤傍石城。
從茲江島意,應續子陵名。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秋送夏郢歸錢塘》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送夏郢歸錢塘》是唐代詩人貫休創作的詩篇。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天送夏季去了錢塘,回到了吳國,用了幾天的風帆才到達。新的詩篇比作一朵陶瓷般的雪花,我的白發有像霜一樣的顏色。微弱的月光顯現在廣闊的海洋上,海浪退去時貼近著巖石城。從此以后,這片江島將繼續傳承我的名字,延續我的文學精神。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歸客的旅途和抒發自己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留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文學事業的自信與期許。詩人以秋天作為描寫的背景,以歸客回到吳國為主線,通過一系列描繪,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自己文學事業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秋天作為描寫的背景,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描繪,給讀者展現出一幅秋天送夏天離去的場景。詩人通過描述歸客的旅途和自己的感受,將思念之情融入其中,使整首詩帶有一種深情厚意的美感。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在描繪歸客的旅途中,把新的詩篇比作陶瓷般的雪花,用以強調其新奇、純潔之美。同時,詩人將自己的白發比作有霜的莖,既表現了時間的流逝,也暗示了自己的智慧和成熟。在描繪江島和海洋時,通過微月、殘濤等描寫手法,營造出一種幽靜、神秘的意境。整首詩意境清新,耐人尋味。
通過對詩人心境和情感的描寫,以及對自己文學事業的期許,這首詩展現了詩人對友人和自己的思考和追求,同時也展現了對吳地景物的熱愛和對江島文化的傳承之情。整首詩寄托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以及對文學事業的熱愛和追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應續子陵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sòng xià yǐng guī qián táng
秋送夏郢歸錢塘
guī kè zhǐ wú guó, fēng fān jǐ rì chéng.
歸客指吳國,風帆幾日程。
xīn shī táo xuě zì, xuán fā yǒu shuāng jīng.
新詩陶雪字,玄發有霜莖。
wēi yuè shēng cāng hǎi, cán tāo bàng shí chéng.
微月生滄海,殘濤傍石城。
cóng zī jiāng dǎo yì, yīng xù zǐ líng míng.
從茲江島意,應續子陵名。
“應續子陵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