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江上一閑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忘江上一閑人”全詩
鸚鵡才須歸紫禁,真珠履不稱清貧。
武夷山夾仙霞薄,螺女潭通海樹春。
從此應多好消息,莫忘江上一閑人。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送鄭閣赴閩辟》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送鄭閣赴閩辟
只是寫了德行無鄰的奏章,
健壯的筆跡即將進入福建。
才華橫溢的人應該歸來紫禁城,
奢華的珠履無法適合清貧之身。
武夷山山勢險峻著仙境般的霧薄,
螺女潭深邃通向海樹枝繁花盛的春季。
自今以后,應該傳來好消息,
別忘記江上的一個閑散之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貫休寫給鄭閣的送別詩。詩中表達了詩人對鄭閣前程的美好期望和祝福,同時也寄托了自己的心愿和情感。
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描繪了鄭閣出使福建的情景。首句“便便書腹德無鄰”,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了鄭閣的行為正直,將德行寫在奏章上。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鄭閣離開紫禁城,返回福建的場景,暗示著他才華橫溢,應該歸于高官厚祿的地位。
詩人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鄭閣與清貧和奢華的珠履做了對比。詩人認為,鄭閣的才華不應該適合清貧之身,而是應該回到紫禁城享受奢華。
接著,詩人以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示了福建的美景。武夷山的峰巒險峻,仙霞薄,螺女潭深邃通海,樹春繁花盛開。這些景象既是對福建美麗自然環境的贊美,也暗示了福建的福祉和繁榮。
最后兩句“從此應多好消息,莫忘江上一閑人”,表達了詩人對鄭閣未來成功的期望,并寄托了自己的心愿。詩人希望鄭閣能夠在福建有所作為,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好消息,不被遺忘。這是一種對友誼和將來的期許和祝福。
整首詩寫意清新,情感真摯,用意深遠。通過描繪富有畫面感的景色和對比鮮明的人物形象,詩人展示了自己對友人的美好祝福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中既有對友情的贊美,也有對福建的美景和前程的向往,體現了散發著唐代風韻的詩人豪情壯志。
“莫忘江上一閑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gé fù mǐn pì
送鄭閣赴閩辟
pián pián shū fù dé wú lín, jiàn bǐ cóng zhī yòu rù mǐn.
便便書腹德無鄰,健筆從知又入閩。
yīng wǔ cái xū guī zǐ jìn,
鸚鵡才須歸紫禁,
zhēn zhū lǚ bù chēng qīng pín.
真珠履不稱清貧。
wǔ yí shān jiā xiān xiá báo, luó nǚ tán tōng hǎi shù chūn.
武夷山夾仙霞薄,螺女潭通海樹春。
cóng cǐ yīng duō hǎo xiāo xī, mò wàng jiāng shàng yī xián rén.
從此應多好消息,莫忘江上一閑人。
“莫忘江上一閑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