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蓮花三四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水蓮花三四枝”全詩
不決浮云斬邪佞,真成龍去擬何為。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古劍池》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劍池》
秋水蓮花三四枝,
我來慷慨步遲遲。
不決浮云斬邪佞,
真成龍去擬何為。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慷慨而又遲緩的人與劍池的故事。劍池中有幾枝美麗的蓮花,在秋水中顯得格外嬌艷。主人公在此處停步思考,面對紛繁的世俗之爭與邪佞之人,他遲遲不決。他期待著一個象征著真正力量的龍,準備做出自己的決斷和行動。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而意蘊深遠的語言展現了貫休對于物我二分的哲思態度。劍池象征著決斷的力量,而蓮花則代表純潔的美與高尚的品質。作者通過對劍池和蓮花的描繪,突現了主人公在遲遲不決的狀態下所承受的矛盾與掙扎。同時,詩人藉由對浮云和邪佞的描述,對現實現象進行了批判,表達了對于虛偽與奸邪的不屑和反抗。最后,真正力量的龍象征著作者期待與追求的目標,也引發了讀者對于未來的無限想象與期許。
中文譯文:
劍池中的秋水,開放著三四朵蓮花,
我停下步伐,思慮良久,慷慨豪情不斷涌起。
看那浮云不斷飄過,我想斬去那邪佞之徒,
成為真正的龍,去做我該做的事情。
詩意:
這是一首表達了作者內心掙扎與遲疑的詩歌。詩中的主人公在劍池中看到幾朵美麗的蓮花,引發了他對于決斷與行動的思考。然而,他面對世俗的紛繁和邪惡,遲遲無法做出決斷。最后,他期待著一個象征真正力量的龍,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付諸行動。這首詩描繪了人在面對困境和選擇時的思考與掙扎,同時表達了作者對于純潔與真實的向往和對于虛偽與邪惡的反抗。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對比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劍池和蓮花象征了決斷與美麗,而浮云和邪佞則代表了迷惑和世俗。作者以此突顯了主人公內心的矛盾與掙扎。詩中的主人公遲遲不決,表達了他對于選擇與行動的遲疑和思考。最后,對真正力量的龍的引用,給予了讀者對于未來的希冀和無限想象。整首詩作品短小精悍,字字珠璣,蘊含著深刻的思考和感悟,給人以啟迪與思考。
“秋水蓮花三四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jiàn chí
古劍池
qiū shuǐ lián huā sān sì zhī, wǒ lái kāng kǎi bù chí chí.
秋水蓮花三四枝,我來慷慨步遲遲。
bù jué fú yún zhǎn xié nìng, zhēn chéng lóng qù nǐ hé wéi.
不決浮云斬邪佞,真成龍去擬何為。
“秋水蓮花三四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