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蠻笛滿江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聲蠻笛滿江風”全詩
天上君恩三載隔,鑒中鸞影一時空。
墳生苦霧蒼茫外,門掩寒云寂寞中。
惆悵斯人又如此,一聲蠻笛滿江風。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悼張道古(昭宗時道古官拾遺以直諫貶蜀中死)》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悼張道古(昭宗時道古官拾遺以直諫貶蜀中死)
清河逝水大匆匆,
東觀無人失至公。
天上君恩三載隔,
鑒中鸞影一時空。
墳生苦霧蒼茫外,
門掩寒云寂寞中。
惆悵斯人又如此,
一聲蠻笛滿江風。
譯文:
清河的水流匆匆地流過,
東觀無人,失去了一位至公之人。
天人隔離,君上的恩典已過去三年,
鑒鏡中僅有鸞影,片刻間便消失。
墳墓里有苦霧籠罩著遙遠的外面,
門戶關閉,冰冷的云霧在寂寞中聚集。
惆悵之情,這位仁人又如此去世,
只聽到一聲蠻笛,滿江風吹拂。
詩意:
這首詩是貫休于唐代創作的,悼念了在唐昭宗時期因直諫被貶蜀中而去世的張道古官員。詩人以滄桑易逝的水流、空蕩無人的東觀,以及墳墓中的苦霧、寂寥門戶,描繪了他對張道古的思念之情。詩中表達了對張道古的敬意和感慨,以及對世事無常和人生無奈的領悟。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張道古的哀思和追憶之情。詩人以寥寥數語,展現出張道古為官清正廉潔、直諫不阿的高尚品質,以及他在去世后被遺忘和冷落的悲涼境遇。通過描寫水流匆匆、東觀無人的景象,詩人表達了時間流逝、人事易遷的無常特征。而墳墓中的苦霧、寂寥門戶,則暗示了詩人心中對逝去之人的憂傷和思念。
整首詩意境凄涼,寄托了詩人對逝去官員的懷念之情,以及對命運無常的感嘆。通過一聲蠻笛滿江風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內心深處的悲傷和無奈。這首詩充滿了對逝去之人的追思和對人生無常的思考,展現了貫休細膩而深邃的詩人才情。
“一聲蠻笛滿江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zhāng dào gǔ zhāo zōng shí dào gǔ guān shí yí yǐ zhí jiàn biǎn shǔ zhōng sǐ
悼張道古(昭宗時道古官拾遺以直諫貶蜀中死)
qīng hé shì shuǐ dà cōng cōng, dōng guān wú rén shī zhì gōng.
清河逝水大匆匆,東觀無人失至公。
tiān shàng jūn ēn sān zài gé,
天上君恩三載隔,
jiàn zhōng luán yǐng yī shí kōng.
鑒中鸞影一時空。
fén shēng kǔ wù cāng máng wài, mén yǎn hán yún jì mò zhōng.
墳生苦霧蒼茫外,門掩寒云寂寞中。
chóu chàng sī rén yòu rú cǐ, yī shēng mán dí mǎn jiāng fēng.
惆悵斯人又如此,一聲蠻笛滿江風。
“一聲蠻笛滿江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