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憑在忠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憑在忠誠”全詩
莫辨洲渚狀,但聞風波驚。
陰云正飄飖,落月無光晶。
豈不畏艱險,所憑在忠誠。
何時達遙夜,佇見初日明。
分類:
《舟中夜行》吳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中夜行》是唐代詩人吳筠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的是在夜晚乘船行舟的情景。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舟中夜行
榜人識江路,掛席從宵征。
莫辨洲渚狀,但聞風波驚。
陰云正飄飖,落月無光晶。
豈不畏艱險,所憑在忠誠。
何時達遙夜,佇見初日明。
譯文:
榜人熟悉江路,掛起席子從夜里出發。
看不清洲渚的形狀,只聽到風浪的惶惑。
烏云正飄蕩,月亮已無光芒。
難道不害怕艱險,唯有依靠忠誠?
不知何時才能到達遙遠的夜晚,靜靜等待初日的明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乘船行舟的場景,表現了一種膽識和忠誠的精神。詩中的“榜人”指的是貢生,他們需要頻繁地在江湖之間旅行,因此熟悉江路。他們在夜晚出發,掛起席子,不辨洲渚的形狀,只能通過風浪的聲音感受到船行的波瀾壯闊。船上漆黑一片,烏云飄蕩,月亮沒有光芒,象征著險惡的環境。然而,榜人并不畏懼艱險,他們所依靠的是忠誠的信仰。他們期待在遙遠的夜晚中,見到初日的明亮,意味著成功和希望。
這首詩表達了對于榜人行船艱辛的理解和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忠誠精神和堅持信仰的崇敬。吳筠通過描繪夜晚行舟的情景,展示了人在困難和險惡環境中能夠保持忠誠和勇往直前的堅定意志。這種精神在古代被視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也是唐代士人追求的品質。整首詩簡潔精練,語言樸素,卻含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所憑在忠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zhōng yè xíng
舟中夜行
bǎng rén shí jiāng lù, guà xí cóng xiāo zhēng.
榜人識江路,掛席從宵征。
mò biàn zhōu zhǔ zhuàng, dàn wén fēng bō jīng.
莫辨洲渚狀,但聞風波驚。
yīn yún zhèng piāo yáo, luò yuè wú guāng jīng.
陰云正飄飖,落月無光晶。
qǐ bù wèi jiān xiǎn, suǒ píng zài zhōng chéng.
豈不畏艱險,所憑在忠誠。
hé shí dá yáo yè, zhù jiàn chū rì míng.
何時達遙夜,佇見初日明。
“所憑在忠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