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蒼翠隴云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蜀山蒼翠隴云愁”全詩
唯有縈回深澗水,潺湲不改舊時流。
分類:
作者簡介(高駢)

高駢,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晚唐名將。高駢出生于禁軍世家,其一生輝煌之起點為866年率軍收復交趾,破蠻兵20余萬。后歷任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期間正值黃巢大起義,高駢多次重創起義軍。被唐僖宗任命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后中黃巢緩兵之計,大將張璘陣亡。高駢由此不敢再戰,致使黃巢順利渡江、攻陷長安。此后至長安收復的三年間,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師,高駢一生功名毀之一旦。高駢嗜好裝神弄鬼,幾乎達到癲狂的程度。后被部將畢師鐸所害,連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瘞(埋)之”。
《蜀路感懷》高駢 翻譯、賞析和詩意
《蜀路感懷》是唐代詩人高駢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蜀山的蒼翠、隴云的憂愁以及舊時流淌的深澗水不變的景象。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蜀山蒼翠隴云愁,
蜀山蜿蜒曲折,綠意盈盈,隴云朦朧憂愁。
鑾駕西巡陷幾州。
皇帝騎著寶馬西巡,沉溺于多少個州縣之間。
唯有縈回深澗水,
只有深澗的水流仍然蜿蜒回蕩,
潺湲不改舊時流。
聲音悅耳,卻未改變過往的流淌。
詩中融入了作者對蜀山和隴云的描繪。蜀山的蒼翠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隴云則籠罩著一種憂愁的氛圍,暗示了作者內心的感傷和郁悶。鑾駕西巡揭示了皇帝對國家政事的憂慮,以及對蜀山之美和隴云之憂愁的感知。
詩名中的“感懷”一詞表達了作者對景物的真切感受和由此引發的情感。詩人通過描繪縈回深澗水的舊時流,暗示了在蜀山蒼翠和隴云愁中,唯有深澗的水流依舊,沒有改變。這種景象可能勾起了作者對過去的回憶,強調了歲月流轉和事物變遷的無情,也凸顯了作者對歷史永恒性的思考和領悟。
整首詩通過對蜀山、隴云和深澗水的描繪,以及將這些景物與歷史和時間聯系在一起,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獨特感悟。同時,也折射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歷史變遷等人生哲理的思考。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歷史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悟,具有一定的抒發情感和啟迪讀者的作用。
“蜀山蒼翠隴云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ǔ lù gǎn huái
蜀路感懷
shǔ shān cāng cuì lǒng yún chóu, luán jià xī xún xiàn jǐ zhōu.
蜀山蒼翠隴云愁,鑾駕西巡陷幾州。
wéi yǒu yíng huí shēn jiàn shuǐ, chán yuán bù gǎi jiù shí liú.
唯有縈回深澗水,潺湲不改舊時流。
“蜀山蒼翠隴云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