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筆曾傳圣主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援筆曾傳圣主心”全詩
剖符已副東人望,援筆曾傳圣主心。
此地清廉惟飲水,四方焦熱待為霖。
他年莫學鴟夷子,遠泛扁舟用鑄金。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上張舍人》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張舍人》是唐代方干的一首詩。詩意表達了對張舍人的贊美和期望,并表達了一種道德操守和為官之道的態度。
詩意:唐代方干以一種仰慕和贊美的態度寫下這首詩,向張舍人表達他對張舍人的卓越才能和品德的敬佩之情,并希望他能一直堅持清廉正直的品性和忠誠的為官之道。
中文譯文:
海內芳聲誰可并,
承家三代相門深。
剖符已副東人望,
援筆曾傳圣主心。
此地清廉惟飲水,
四方焦熱待為霖。
他年莫學鴟夷子,
遠泛扁舟用鑄金。
賞析:
這首詩以清新的語言和充滿贊美的情感寫出了張舍人的風采和令人欽佩的品行。首句“海內芳聲誰可并”,表達了張舍人在海內有卓越的聲望和聲音,別人很難與之相比。接著是“承家三代相門深”,指出張舍人是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由于家境的庇蔭和家族的世代相承,張舍人有著深厚的知識和品德積淀。
接下來的兩句“剖符已副東人望,援筆曾傳圣主心”,表達了張舍人在朝廷中從事官職,信任和重要性的意思。他的文章能感動當朝的圣主,也具有很高的政治含義。
下面兩句“此地清廉惟飲水,四方焦熱待為霖”,表明張舍人在本地清廉正直的品德和為政為民的作為。作者寄予了對張舍人能夠為更多人民帶來好處的期望。
最后兩句“他年莫學鴟夷子,遠泛扁舟用鑄金”,則是表達了對張舍人的忠告和期望,希望他不要效仿鴟夷子(指定子貢),陷入明爭暗斗的紛爭之中,而應該遠離閑爭,專心為民。
整首詩以直率和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張舍人才能和品行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清廉正直官員的期待和對為政為民的向往。
“援筆曾傳圣主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zhāng shè rén
上張舍人
hǎi nèi fāng shēng shuí kě bìng, chéng jiā sān dài xiāng mén shēn.
海內芳聲誰可并,承家三代相門深。
pōu fú yǐ fù dōng rén wàng, yuán bǐ céng chuán shèng zhǔ xīn.
剖符已副東人望,援筆曾傳圣主心。
cǐ dì qīng lián wéi yǐn shuǐ, sì fāng jiāo rè dài wèi lín.
此地清廉惟飲水,四方焦熱待為霖。
tā nián mò xué chī yí zi, yuǎn fàn piān zhōu yòng zhù jīn.
他年莫學鴟夷子,遠泛扁舟用鑄金。
“援筆曾傳圣主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