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全詩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南風歌翻譯及注釋
翻譯
南風清涼陣陣吹啊,可以解除萬民的愁苦。
南風適時緩緩吹啊,可以豐富萬民的財物。
注釋
⑴南風:東南風,又稱薰風(薰是清涼溫和的意思)。
⑵慍:含怒,怨恨,憂愁。
⑶時:適時,及時,合時宜的。
⑷阜:豐富。
南風歌鑒賞
《南風歌》相傳為舜帝所作。《禮記·樂記》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古今樂錄》曰:“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史記·樂書》曰:“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明初,晉王朱(木岡)展擴太原城,新增修大南門,取《南風歌》之意,原南門命名為承恩門,即辛亥革命后的首義門,新南門命名為迎澤門。
此詩前兩句始見戰國尸佼的《尸子·綽子篇》,全詩始出三國魏王肅收集編撰的《孔子家語·辯樂解》。《孔子家語》是王肅偽托之作,今人因而懷疑《南風歌》也是后人偽作。舜為傳說人物,其“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很可能是小說家筆法。不過據考證,《南風歌》自戰國后已廣為人知。今人逯欽立指出:“《史記》已言歌《南風》之詩。馮衍《顯志賦》又云詠《南風》之高聲。步騭《上疏》亦言彈五弦之琴,詠《南風》之詩。俱證《尸子》以后,此詩傳行已久。謂為王肅偽作,非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王力則從音韻學的角度指出:此詩“以‘時’‘財’為韻,這種古韻也決不是漢以后的人所能偽造的”(《漢語詩律學》)。當然,這首句式整齊、詩語明朗、抒情優美的《南風歌》,也不可能是舜帝時代的原作,而是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經過了后人的加工和潤色的。
全詩四句,但情思復雜。它借舜帝口吻抒發了先民對“南風”既贊美又祈盼的雙重感情。因為,清涼而適時的南風,對萬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樣重要,那樣不可缺少。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氣如蒸,百姓怎能無怨?而南風一起,天氣轉涼,萬民必有喜色。所謂薰風兼細雨,喜至怨憂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熏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就是表達了這種情懷。“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清涼的南風可以解民之慍,適時的南風則可以阜民之財,由日常生活轉而到收成財物,詩意更進一層。《禮記·樂記》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饑。”可見,“南風”的“阜民之財”比之“解民之慍”更為重要,也更為令人祈盼。因此,前人大都從這方面來闡釋詩旨。司馬遷說:“《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史記·樂書》)王肅也說:“《南風》,育養民之詩也。”概言之,《南風》之歌,即贊頌“南風”煦育萬物、播福萬民的恩澤之歌。
善讀詩者,當悟詩外之旨。其實,先民們對“南風”的贊頌和祈盼,也正反映了他們在自然力面前的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熱烈虔誠的贊頌里,潛藏著憂郁無奈的心情。不過,由于對“南風”的贊頌和祈盼,是通過擬想中的舜帝口吻表達的。因此,經后世儒家詩評家的闡釋,“南風”逐漸具有比興之意,并成為帝王體恤百姓的象征意象;歷代詩人也常以“南風”來稱頌帝王對百姓的體恤之情和煦育之功。在古代詩歌語詞中,“南風”是最具美頌色彩的意象之一。
在藝術形式上,詩句錯落,詩節對稱;押韻講究,重章復唱;辭達而意顯,聲曼而情婉,這是《南風歌》的主要特點。這種類似楚辭格調的藝術特色,同它在流傳過程中得到加工潤色的“第二重創作”,有著密切關系。
“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fēng gē
南風歌
nán fēng zhī xūn xī, kě yǐ jiě wú mín zhī yùn xī.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nán fēng zhī shí xī, kě yǐ fù wú mín zhī cái xī.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