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至神至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道至神至圣”全詩
調和鉛汞不終朝。
早睹玄珠形兆。
志士若能修煉,何妨在市居朝。
工夫容易藥非遙。
說破人須失笑。
分類: 西江月
作者簡介(張伯端)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西江月(十二之二)》張伯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江月(十二之二)》是宋代張伯端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西江月(十二之二)
此道至神至圣,
憂君分薄難消。
調和鉛汞不終朝。
早睹玄珠形兆。
志士若能修煉,
何妨在市居朝。
工夫容易藥非遙。
說破人須失笑。
中文譯文:
這條道路至高無上,
為君憂慮難消除。
調和鉛汞的功夫不會持續一整天。
早早地看到玄珠的形跡。
如果志士能夠修煉,
又何妨在塵世中仕途。
修行雖然不容易,但藥物并不遙遠。
一旦道理被揭示,人們只能失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修行之道的思考和理解。詩中的"此道至神至圣"指的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修行之道,超越塵世的凡俗,與神圣接近。作者憂慮君主對修行之道的理解和實踐不夠深入,分心于俗務之中,難以真正領悟其深意。
"調和鉛汞不終朝"這句意味深長,可能是指修行者需要不斷調整和平衡自身的陰陽氣息,以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鉛和汞分別象征陰和陽的屬性,調和二者則需要時間和努力。
"早睹玄珠形兆"表達了作者對修行者能夠早日領悟并見證到神秘玄珠的跡象的期望和祝愿。玄珠象征修行者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境地,早日領悟其中的奧義和真諦。
接下來的幾句中,作者鼓勵志士(指希望修行的人)可以在市井之中修行,暗示修行并非只有隱居山林才能實現,任何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修行之道。
"工夫容易藥非遙"表明修行雖然不容易,但并非遙不可及,只要有恒心和努力,就能夠獲得成功。修行的過程可能艱辛,但并非無法企及。
最后一句"說破人須失笑"則暗含修行之道難以用言語完全詮釋和解釋,只有真正領悟者才能理解其中的內涵,其他人則只能感到困惑和失笑。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修行之道的思考和啟示,鼓勵人們在塵世中追求精神境界的升華,以及通過修行達到內心的安寧和平衡。它深邃而富有啟發性,引發人們對修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此道至神至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jiāng yuè shí èr zhī èr
西江月(十二之二)
cǐ dào zhì shén zhì shèng, yōu jūn fēn báo nán xiāo.
此道至神至圣,憂君分薄難消。
tiáo hé qiān gǒng bù zhōng cháo.
調和鉛汞不終朝。
zǎo dǔ xuán zhū xíng zhào.
早睹玄珠形兆。
zhì shì ruò néng xiū liàn, hé fáng zài shì jū cháo.
志士若能修煉,何妨在市居朝。
gōng fū róng yì yào fēi yáo.
工夫容易藥非遙。
shuō pò rén xū shī xiào.
說破人須失笑。
“此道至神至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