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入真陽清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入真陽清境”全詩
兩般和合藥方成。
點化魄纖魂勝。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變龍形。
雞餐亦乃化鸞鵬。
飛入真陽清境。
分類: 西江月
作者簡介(張伯端)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西江月(十二之七)》張伯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江月(十二之七)》是宋代張伯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雄里內含雌質,
負陰抱卻陽精。
兩般和合藥方成。
點化魄纖魂勝。
信道金丹一粒,
蛇吞立變龍形。
雞餐亦乃化鸞鵬。
飛入真陽清境。
詩意:
這首詩詞傳達了一種煉丹的隱喻,表達了陰陽和合、陰柔和陽剛之間的完美平衡,以及人體內部陰陽交融的精神和物質轉化的過程。它描述了通過煉制金丹,蛇吞變龍,雞餐變鸞鵬的化境,最終達到飛入真陽清境的境界,這是修煉者在道教修真中追求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煉丹的隱喻來描述人體內部陰陽相融的過程。詩中的"雄里"指代男性體內的陽氣,"雌質"指代女性體內的陰氣。"負陰抱卻陽精"表達了陰陽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形成一種完美的平衡狀態。"兩般和合藥方成"意味著只有陰陽相互和諧,才能形成煉丹的藥方,實現心靈和身體的升華。
詩中提到的金丹是道教修煉中的重要元素,它象征著內丹之精華。"點化魄纖魂勝"描述了金丹的神奇功效,它可以點化人的精神與靈魂,使修煉者超越凡塵的束縛。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煉丹者通過吞噬蛇變成龍,吃雞變成鳳凰的過程。這是一種象征性的轉化,代表著修煉者在修行過程中逐漸超越人性的局限,獲得更高層次的境界。
最后,詩中描述了修煉者飛入真陽清境的境界。這是一種精神上的飛升,達到了心靈與身體的完美境界,實現了與道合一的境地。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煉丹的隱喻,以及蛇吞變龍、雞餐變鸞鵬的象征,表達了修煉者在道教修真中追求內外和諧、心靈升華的境界。它展示了中國古代對于修道與長生的向往和追求。
“飛入真陽清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jiāng yuè shí èr zhī qī
西江月(十二之七)
xióng lǐ nèi hán cí zhì, fù yīn bào què yáng jīng.
雄里內含雌質,負陰抱卻陽精。
liǎng bān hé hé yào fāng chéng.
兩般和合藥方成。
diǎn huà pò xiān hún shèng.
點化魄纖魂勝。
xìn dào jīn dān yī lì, shé tūn lì biàn lóng xíng.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變龍形。
jī cān yì nǎi huà luán péng.
雞餐亦乃化鸞鵬。
fēi rù zhēn yáng qīng jìng.
飛入真陽清境。
“飛入真陽清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