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共住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寶共住持”全詩
普愿從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
三寶共住持。
分類: 望江南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望江南(四之四)》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江南(四之四)》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三界里,有取總災危。
普愿從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
三寶共住持。
這首詩詞的意境描繪了一個幽靜寧謐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世間痛苦和災禍的思考和希望。
詩意:
詩詞的開頭提到了"三界",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界,即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代表了人間世界、欲望世界和無欲世界。詩人通過這個意象,把人間的災禍和痛苦置于更廣闊的宇宙視野中,表達了對生活困境的思考。
詩中接著提到"有取總災危",意指在這三界之中,有一種力量可以消除災禍和危險。這里的"取"可以理解為采取、獲得,而"總"則表示總括、掌握。詩人暗示著人們可以通過某種方法獲得解脫,減輕痛苦和困境。
接下來的兩句"普愿從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表達了詩人與廣大眾生心靈的共鳴。詩人希望眾生能夠與他一起共同愿望,用善良的思想來面對世間的苦難。"普愿"意味著廣泛的愿望,"從生"表示從一切生命開始,"同我愿"則是希望大家能與詩人共同愿望。"能于空有善思惟"則強調了善良思想的重要性,通過正面的思考和行為,人們可以積極面對困境,為自己和他人創造美好。
最后一句"三寶共住持"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思想中的三寶的信仰和依靠。三寶即佛、法、僧,佛指的是佛陀的教誨,法指的是佛法,僧指的是修行者。詩人借用佛教的概念,表達了對宇宙法則和佛教教義的信仰,認為通過依靠佛法和修行者,可以獲得解脫和安寧。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佛教的思想和意象,將人間的困擾和苦難置于更寬廣的宇宙背景之下,表達了詩人對人們痛苦的思考和對美好的向往。詩中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信念,即通過善良的思想和行為,人們可以擺脫困境,獲得解脫和安寧。同時,詩人表達了對佛教教義和修行者的信仰,認為通過依靠佛法和修行者的指引,可以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這首詩詞在意境和表達上都比較深沉和抽象,展示了王安石的思想和對人生意義的追求。通過對佛教概念的巧妙運用我在前面已經對這首詩詞進行了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的解釋。請問還有其他方面需要幫助嗎?
“三寶共住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jiāng nán sì zhī sì
望江南(四之四)
sān jiè lǐ, yǒu qǔ zǒng zāi wēi.
三界里,有取總災危。
pǔ yuàn cóng shēng tóng wǒ yuàn, néng yú kōng yǒu shàn sī wéi.
普愿從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
sān bǎo gòng zhù chí.
三寶共住持。
“三寶共住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