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鶯啼花落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見鶯啼花落處”全詩
千載相逢猶旦暮。
故將別語惱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風去。
花本無心鶯自訴。
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
分類: 木蘭花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木蘭花令(次馬中玉韻)》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木蘭花令(次馬中玉韻)》是蘇軾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知君仙骨無寒暑。
千載相逢猶旦暮。
故將別語惱佳人,
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風去。
花本無心鶯自訴。
明朝歸路下塘西,
不見鶯啼花落處。
譯文:
知道你仙人般的骨質無懼寒暑。
千年相遇仍像早晨與傍晚。
故意說話惹惱佳人,
只為看梨花枝上的雨滴。
落花已經隨風離去。
花本沒有心思,黃鶯自己自述。
明天早晨回家,經過西塘,
卻不見黃鶯啼叫和花兒凋落的地方。
詩意:
這首詩詞以木蘭花為背景,表達了蘇軾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人將自己比作梨花上的雨滴,短暫而飄散,如同落花隨風而去。他清楚地認識到人生的短暫,以及與好友分別的無奈和不舍。他用"知君仙骨無寒暑"的話語贊賞好友的品質,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整首詩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人際關系變遷的深切感受。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感悟和婉約的語言風格,將木蘭花作為意象,展示了作者對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詩中的"知君仙骨無寒暑"一句,通過對友人品質的贊頌,凸顯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友人的敬仰。"要看梨花枝上雨"的句子,表達了作者希望通過賞析梨花上的雨滴來感悟生命的短暫和美好。整首詩詞以木蘭花為背景,通過抒發人生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情感,引發讀者對光陰易逝和友情的共鳴。同時,詩詞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使詩情更加深遠。
“不見鶯啼花落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lán huā lìng cì mǎ zhōng yù yùn
木蘭花令(次馬中玉韻)
zhī jūn xiān gǔ wú hán shǔ.
知君仙骨無寒暑。
qiān zǎi xiāng féng yóu dàn mù.
千載相逢猶旦暮。
gù jiāng bié yǔ nǎo jiā rén, yào kàn lí huā zhī shàng yǔ.
故將別語惱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luò huā yǐ zhú huí fēng qù.
落花已逐回風去。
huā běn wú xīn yīng zì sù.
花本無心鶯自訴。
míng cháo guī lù xià táng xī, bú jiàn yīng tí huā luò chù.
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
“不見鶯啼花落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