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可清言揮玉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省可清言揮玉塵”全詩
瑤林終自隔風塵。
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
省可清言揮玉塵,真須保器全真。
風流何似道家純。
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臨江仙(贈王友道)》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臨江仙(贈王友道)》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誰道東陽都瘦損,
凝然點漆精神。
瑤林終自隔風塵,
試看披鶴氅,
仍是謫仙人。
省可清言揮玉塵,
真須保器全真。
風流何似道家純,
不應同蜀客,
惟愛卓文君。
中文譯文:
誰說東陽都瘦弱,
凝聚著堅毅和精神。
瑤林終自隔離塵俗,
試看他披著鶴氅,
仍然是一位被貶謫的仙人。
省察可見清言揮動玉塵,
真正必須全心全意地守護正道。
風流何能與道家的純粹相比,
不應該與那些蜀國的客人為伍,
只對卓文君深深傾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給他的友人王友道的贈詩。蘇軾以自身謫官的經歷,抒發了對王友道的贊賞和羨慕之情。
詩的開頭談到東陽,指的是蘇軾被貶謫到東陽的經歷,他說自己瘦弱,但仍然充滿了堅毅和精神。接著,他說王友道披著鶴氅,這是一種袍子,象征仙人,暗示王友道的清高和超然。
蘇軾表示,王友道隔離于塵俗之外,就像居住在瑤林一樣,追求真理和高尚的境界。他認為保持清正和真實的言行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強調了道家的純粹和高尚。
最后,蘇軾說自己不應該與那些蜀國的客人為伍,而是像他一樣,對卓文君這樣的女子傾慕。這里的卓文君是指古代蜀國的美女卓文君,這句話表達了蘇軾對卓文君的深深愛慕之情。
整首詩表達了蘇軾對王友道高尚品質的贊美,同時也表現了他對道家精神和純潔的向往。通過對自己的謫官經歷和對王友道的贊頌,蘇軾表達了自己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道德高尚人格的向往。
“省可清言揮玉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xiān zèng wáng yǒu dào
臨江仙(贈王友道)
shuí dào dōng yáng dōu shòu sǔn, níng rán diǎn qī jīng shén.
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
yáo lín zhōng zì gé fēng chén.
瑤林終自隔風塵。
shì kàn pī hè chǎng, réng shì zhé xiān rén.
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
shěng kě qīng yán huī yù chén, zhēn xū bǎo qì quán zhēn.
省可清言揮玉塵,真須保器全真。
fēng liú hé sì dào jiā chún.
風流何似道家純。
bù yīng tóng shǔ kè, wéi ài zhuō wén jūn.
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
“省可清言揮玉塵”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