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千萬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山千萬重”全詩
寒輕霧重銀蟾小。
枕上挹余香。
春風歸路長。
雁來書不到。
人靜重門悄。
一陣落花風。
云山千萬重。
作者簡介(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菩薩蠻·五云深處蓬山杳鑒賞
寫景的虛實相間,是此詞的主要特點。首句寫云寫山,這原是常見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層夢幻般的氛圍。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長恨歌》)的詩句,那么詞中“五云”、“蓬山”是指真實的山景呢,還是借仙山之名,表現意念中的境象。這一似虛若實的景象傳示出迷惘之氣,顯現了主人公內心的惆悵和對希望的渺茫感。接著一句對月夜的描寫較實,但作者寫霧重,寫月小,以昏淡迷朦的景色特點,創造了和首句相同的氛圍,虛實景象交融一體,不僅形成畫面的和諧,而且進一步映襯出主人公的悲涼心情。
寫景的虛實相間,還表現為以充分的想象來充實畫面。詞中兩處寫到春風,作者抓住暮春的季節特點,依據春之將逝的自然規律,產生出春風歸路漫長的想象。這一想象表現了主人公微妙的意緒轉換,是把意識中對出行之人歸途的揣想轉化而為對春風歸途的深沉慨嘆,語涉春風,然意在歸人。另一寫春風的詞句“一陣落花風”也包含著想象的成份。女子身處閨中,又是夜間,并不能實見風過花落的景狀,這只是她根據暮春花謝的特點所產生的推想,這一推想固然有其邏輯上的必然性,但更透露出內心的無限傷感,她的孤寂,她對青春流逝的嘆息盡在這一想象之中。
以人物的主觀情感作為結構的經絡,是這首詞寫景的又一特點。從作品的總體結構看,上下兩片都以寫外景大景為主,云、山、風、霧、月、雁是整個環境的主要構成,但是在這個大環境中,又分別插入“枕上挹余香”和“人靜重門悄”兩句,展示了女主人公身邊的小環境,使人物主體形象比較明朗地顯現在畫面中,因而增強了大景中所孕含的主觀情感的清晰度。同時,大小景兩相映照,只覺得大景更迷茫凄清,而置于其中的閨房則更深邃孤寂,進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作品的首尾構成也頗有深意,首句和末句所寫都是云和山,物景相同,但顯示的氣氛特點和感情色彩卻不盡相同,起首以悠渺之景寫出內心的悵惘,結句卻以云山的層疊顯出心情的沉重,兩句遙相對應,可見出人物感情的發展。這首詞以抒發情感為前提,在景色的描狀或結構上都顯出較強的主觀隨意性,因而雖無直接言情的辭句,卻又處處可感深深的情思。
“云山千萬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菩薩蠻
wǔ yún shēn chù péng shān yǎo.
五云深處蓬山杳。
hán qīng wù zhòng yín chán xiǎo.
寒輕霧重銀蟾小。
zhěn shàng yì yú xiāng.
枕上挹余香。
chūn fēng guī lù cháng.
春風歸路長。
yàn lái shū bú dào.
雁來書不到。
rén jìng zhòng mén qiāo.
人靜重門悄。
yī zhèn luò huā fēng.
一陣落花風。
yún shān qiān wàn zhòng.
云山千萬重。
“云山千萬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