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徽歌舞有余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崔徽歌舞有余風”全詩
忽驚傳新詔。
馬蹄準擬樂郊行,又欲近、長安道。
鸛鵲樓邊初到。
未花殘鶯老。
崔徽歌舞有余風,應忘了、東平好。
作者簡介(晁端禮)

晁端禮(1046~1113) 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為任城人。一說徙家彭門(今江蘇徐州)。晁補之稱他為十二叔,常與唱和。神宗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歷單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縣,官滿授泰寧軍節度推官,遷知大名府莘縣事。因得罪上司,廢徙達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舉薦,應詔來到京城。適逢宮禁中蓮荷初生,他進《并蒂芙蓉》詞,大得徽宗稱賞。于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律。黃稱他"與萬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
《一落索》晁端禮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一落索》
朝代:宋代
作者:晁端禮
正向溪堂歡笑。
忽驚傳新詔。
馬蹄準擬樂郊行,
又欲近、長安道。
鸛鵲樓邊初到。
未花殘鶯老。
崔徽歌舞有余風,
應忘了、東平好。
中文譯文:
歡笑聲正從溪堂傳來,
突然傳來了新的詔書。
準備好馬蹄,計劃踏上樂游郊野之行,
又想要去靠近長安的道路。
初次到達鸛鵲樓邊,
花未開盡,鶯兒已經老去。
崔徽的歌舞風采依然有余,
應該忘卻過去,去東平享受美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行人的旅途經歷和內心感受。詩人開始在溪堂歡笑之中,突然聽到了新的詔書,這讓他想要馬上踏上旅途,去往長安。他初次到達鸛鵲樓附近時,花尚未開盡,但鶯兒已經老去,這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然而,崔徽的歌舞依然保留著昔日的風采,這讓詩人感嘆應該忘卻過去的榮華富貴,去追求平淡而美好的生活。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行人的心境和旅途中的景物。通過描寫花未開盡、鶯兒老去和崔徽的歌舞,詩人表達了對光陰流逝和人事易變的感慨,同時呼喚人們應該珍惜當下,追求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滿足。這首詩詞展示了晁端禮深邃的思考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崔徽歌舞有余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luò suǒ
一落索
zhèng xiàng xī táng huān xiào.
正向溪堂歡笑。
hū jīng chuán xīn zhào.
忽驚傳新詔。
mǎ tí zhǔn nǐ lè jiāo xíng, yòu yù jìn cháng ān dào.
馬蹄準擬樂郊行,又欲近、長安道。
guàn què lóu biān chū dào.
鸛鵲樓邊初到。
wèi huā cán yīng lǎo.
未花殘鶯老。
cuī huī gē wǔ yǒu yú fēng, yīng wàng le dōng píng hǎo.
崔徽歌舞有余風,應忘了、東平好。
“崔徽歌舞有余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