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鶯過了又蟬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鶯過了又蟬催”全詩
流鶯過了又蟬催。
腸斷碧云天外。
不寄書還可恨,全無夢也堪猜。
秋風吹淚上樓臺。
只恐朱顏便改。
分類: 西江月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西江月》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江月》是宋代晁補之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的幽懷之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似有如無好事,
多離少會幽懷。
流鶯過了又蟬催。
腸斷碧云天外。
不寄書還可恨,
全無夢也堪猜。
秋風吹淚上樓臺。
只恐朱顏便改。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憂傷。詩人通過描繪一系列的景象和情感,表達了自己對于人事變遷和時光流逝的感慨。
首先,詩人描述了一種似有似無的好事,可能指的是人世間的一些美好事物或經歷。然而,這些事物常常離去,相聚的時刻又短暫如流鶯一樣過去,而時光卻像蟬聲催人,使得詩人深感離別之苦。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和憂傷。他感嘆自己的心如被割斷,仿佛被遠離碧云天外。這種形容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寂和遠離塵世的情感。
在下一聯中,詩人提到了不寄信件的遺憾,并表示自己喪失了夢想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猜測和理解未來的。這表明詩人對于現實的失望和對未來的迷茫。
最后兩句詩,詩人描繪了秋風吹拂下淚水上樓臺的情景,暗示了詩人的憂愁和傷感。他擔心自己的朱顏(指的是自己的容顏)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也可以理解為他擔心自己的美麗會隨著時光流逝而消失。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西江月》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表達了詩人對于人事變遷和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他內心的孤獨和憂傷。詩中運用了流鶯、蟬聲、碧云等意象,以及秋風、淚水等描寫手法,使得詩詞充滿了憂傷和哀愁的氛圍。
“流鶯過了又蟬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jiāng yuè
西江月
sì yǒu rú wú hǎo shì, duō lí shǎo huì yōu huái.
似有如無好事,多離少會幽懷。
liú yīng guò le yòu chán cuī.
流鶯過了又蟬催。
cháng duàn bì yún tiān wài.
腸斷碧云天外。
bù jì shū hái kě hèn, quán wú mèng yě kān cāi.
不寄書還可恨,全無夢也堪猜。
qiū fēng chuī lèi shàng lóu tái.
秋風吹淚上樓臺。
zhǐ kǒng zhū yán biàn gǎi.
只恐朱顏便改。
“流鶯過了又蟬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