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更姮娥是故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更姮娥是故人”全詩
冰輪碾破碧棱層。
來宵雖道十分滿,未必勝如此夜明。
留上客,換瑤觥。
任教樓外曉參橫。
春風從舊偏憐我,那更姮娥是故人。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鷓鴣天(正月十四夜)》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正月十四夜)》是一首宋代朱敦儒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鳳燭星球初試燈。
冰輪碾破碧棱層。
來宵雖道十分滿,
未必勝如此夜明。
留上客,換瑤觥。
任教樓外曉參橫。
春風從舊偏憐我,
那更姮娥是故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正月十四夜的美景。詩人首先以鳳燭和星球初試燈來形容燈火初上的夜晚,接著運用冰輪碾破碧棱層的意象,暗示著明亮的月光穿透云層的壯麗景象。盡管這個夜晚被形容為十分明亮,但詩人認為它依然無法超越這樣的夜晚的明亮程度。
詩人邀請客人留在身邊,共同舉起瑤觥(古代的酒杯)暢飲。然后他說自己不必出去參觀雪中的晨曦,因為春風依然偏愛他,而且更令人懷念的姮娥(傳說中的仙女)就是他的故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冬夜中的美景,通過獨特的比喻和意象,展現了詩人對于這個夜晚明亮程度的贊嘆。鳳燭和星球初試燈的描繪給人以燈火通明的感覺,而冰輪碾破碧棱層的意象則帶來了月光照耀下的神秘和壯麗。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這個夜晚的明亮程度超越了一般的明亮夜晚。這種描述使人感受到了冬夜中的寧靜和美麗。
詩中的邀請客人留下來共飲,以及表達詩人對春風的偏愛和對故人的懷念,展示了詩人的豪情和情感。整首詩以描繪夜景和表達內心情感為主線,通過獨特的語言和意象,將讀者帶入一種幽靜而浪漫的氛圍,使人對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產生共鳴。
“那更姮娥是故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zhēng yuè shí sì yè
鷓鴣天(正月十四夜)
fèng zhú xīng qiú chū shì dēng.
鳳燭星球初試燈。
bīng lún niǎn pò bì léng céng.
冰輪碾破碧棱層。
lái xiāo suī dào shí fēn mǎn, wèi bì shèng rú cǐ yè míng.
來宵雖道十分滿,未必勝如此夜明。
liú shàng kè, huàn yáo gōng.
留上客,換瑤觥。
rèn jiào lóu wài xiǎo cān héng.
任教樓外曉參橫。
chūn fēng cóng jiù piān lián wǒ, nà gèng héng é shì gù rén.
春風從舊偏憐我,那更姮娥是故人。
“那更姮娥是故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