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過黃昏無著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過黃昏無著處”全詩
春事都相誤。
愁過黃昏無著處。
寶篆燒殘香縷。
低鬟暗摘明珰。
羅巾挹損殘妝。
檐外幾聲風玉,丁東敲斷人腸。
分類: 清平樂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清平樂》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平樂》是宋代文學家朱敦儒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多寒易雨。
春事都相誤。
愁過黃昏無著處。
寶篆燒殘香縷。
低鬟暗摘明珰。
羅巾挹損殘妝。
檐外幾聲風玉,
丁東敲斷人腸。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而潮濕的春天,春天的景色和情感都被錯過了。詩人感到憂愁,黃昏時找不到安慰的地方。寶篆(一種印章)的香煙已經燃盡,低垂的發髻下暗藏著明珰(發簪)。羅巾上的裝飾已經磨損殘缺。屋檐外吹來幾聲風,像是敲斷了人們的心腸。
賞析:
《清平樂》通過描繪春天的冷寂和情感的錯失,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傷。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春天的凄涼和詩人的心境。詩中的寶篆、發珰、羅巾等形象細節,使詩意更加具體生動。最后兩句“檐外幾聲風玉,丁東敲斷人腸”,通過風的聲音和敲擊聲來表達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失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于逝去春光的感傷和對生活的無奈與憂愁。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景色和情感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痛苦,展現了他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思考。
“愁過黃昏無著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清平樂
duō hán yì yǔ.
多寒易雨。
chūn shì dōu xiāng wù.
春事都相誤。
chóu guò huáng hūn wú zhe chù.
愁過黃昏無著處。
bǎo zhuàn shāo cán xiāng lǚ.
寶篆燒殘香縷。
dī huán àn zhāi míng dāng.
低鬟暗摘明珰。
luó jīn yì sǔn cán zhuāng.
羅巾挹損殘妝。
yán wài jǐ shēng fēng yù, dīng dōng qiāo duàn rén cháng.
檐外幾聲風玉,丁東敲斷人腸。
“愁過黃昏無著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