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木佛燒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把木佛燒卻”全詩
遍參尊宿,曾記到京華。
衲子如麻似粟,誰會笑、瞿老拈花。
經離亂,青山盡處,海角又天涯。
今宵,閑打睡,明朝粥飯,隨分僧家。
把木佛燒卻,除是丹霞。
撞著門徒施主,驀然個、喜舍由他。
廬陵米,還知價例,毫發更無差。
分類: 滿庭芳
作者簡介(張元干)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滿庭芳》張元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庭芳》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元干。這首詩詞描寫了一個云游僧人的生活和感慨,表達了他對塵世的超脫和對自然的熱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三十年來,云游行化,草鞋踏破塵沙。
遍參尊宿,曾記到京華。
衲子如麻似粟,誰會笑、瞿老拈花。
經離亂,青山盡處,海角又天涯。
今宵,閑打睡,明朝粥飯,隨分僧家。
把木佛燒卻,除是丹霞。
撞著門徒施主,驀然個、喜舍由他。
廬陵米,還知價例,毫發更無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云游僧人的視角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自由和清凈的心境。詩人用自己的云游經歷來表達對世俗生活的超越和對自然的熱愛。
詩的開頭,詩人提到自己三十年來的云游行化,用草鞋踏破塵沙的描寫形象地表達了他長期漂泊、奔波的艱辛。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曾經到過京華,參觀了眾多寺廟,感嘆自己的經歷和見聞之豐富。
下一段描寫了詩人自己的儀容,他身穿粗糙的僧袍,像麻布一樣粗糙,頭發如同粟米,形容了他清貧的生活和簡樸的形象。瞿老是指佛教神話中的瞿曇,他以拈花微笑的形象出現,象征著超越塵世的智慧。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經歷了時局的動蕩,但他的心境已經達到了超脫的境地。青山盡處、海角天涯的描寫,暗示了他的心靈已經自由而超越了塵世的束縛。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表達了他現在的生活狀態。他閑散地打著盹,明天的飯食只隨緣份而定,完全依賴僧侶們的布施。他決心燒掉木佛,只留下紅色的丹霞,這是對物質追求的拒絕,強調了精神與物質的超脫。
詩的結尾,詩人突然撞見了門徒和施主,他們突然喜愛贈予,詩人則選擇了歡喜地接受。這是對喜舍(布施)的態度,表達了他對善行和慷慨的贊美。
最后一句提到的廬陵米,暗示了詩人對物質生活的淡泊態度,他認為即使只有一粒米,也不會計較差異。
《滿庭芳》通過描寫云游僧人的生活和感慨,表達了對超脫塵世、追求自由和清凈的追求,以及對善行和慷慨的贊美。詩中使用了自然景物和僧人的形象來表達作者對超脫世俗的渴望和對自然的熱愛,通過簡潔而意境深遠的語言,傳達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和超越物質束縛的心境。整首詩以詩人云游的生活為線索,通過對自然、人物和心境的描繪,展示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和對內心自由的渴望,展現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清凈心境的理想。
“把木佛燒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tíng fāng
滿庭芳
sān shí nián lái, yún yóu xíng huà, cǎo xié tà pò chén shā.
三十年來,云游行化,草鞋踏破塵沙。
biàn cān zūn sù, céng jì dào jīng huá.
遍參尊宿,曾記到京華。
nà zǐ rú má shì sù, shuí huì xiào qú lǎo niān huā.
衲子如麻似粟,誰會笑、瞿老拈花。
jīng lí luàn, qīng shān jǐn chù, hǎi jiǎo yòu tiān yá.
經離亂,青山盡處,海角又天涯。
jīn xiāo, xián dǎ shuì, míng cháo zhōu fàn, suí fēn sēng jiā.
今宵,閑打睡,明朝粥飯,隨分僧家。
bǎ mù fú shāo què, chú shì dān xiá.
把木佛燒卻,除是丹霞。
zhuàng zhe mén tú shī zhǔ, mò rán gè xǐ shě yóu tā.
撞著門徒施主,驀然個、喜舍由他。
lú líng mǐ, hái zhī jià lì, háo fà gèng wú chà.
廬陵米,還知價例,毫發更無差。
“把木佛燒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