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樓臺窣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簇樓臺窣堵”全詩
柳溪新雨。
清風十里送籃輿,行不盡、山無數。
一簇樓臺窣堵。
老僧常住。
懸知俗客不曾來,門外蒼苔如許。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玉連環(題載安僧舍)》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連環(題載安僧舍)
流水細通何處。
柳溪新雨。
清風十里送籃輿,
行不盡、山無數。
一簇樓臺窣堵。
老僧常住。
懸知俗客不曾來,
門外蒼苔如許。
譯文:
水流細細地流向何處。
柳溪里下著新雨。
清風送行者十里,
卻行不盡,山巒無數。
一簇樓臺高聳入云,
老僧常住其中。
懸掛知道俗客不曾來,
門外的蒼苔如此茂盛。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和僧舍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于寺廟的思念和對俗世的淡漠。他描述了流水細細流動的景象,柳溪里下著新雨,清風送行者離開。詩人感嘆山巒無數,樓臺高聳,老僧長久地住在其中。他覺得寺廟里的僧人與世隔絕,俗客不曾來過,門外的蒼苔也長得茂盛,象征著世俗的繁華與喧囂與寺廟的寧靜與淡泊形成鮮明的對比。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寺廟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于寺廟的向往和對世俗的疏離。詩中的流水、柳溪、清風、山巒等自然元素與寺廟、老僧、樓臺等人文元素相結合,構成了一幅寺廟中寧靜與世俗的鮮明對比。詩人通過寺廟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于寧靜與淡泊的向往,以及對于世俗的疏離和淡漠。整首詩情感平和,語言簡練,給人一種寧靜與恬淡的感覺。
“一簇樓臺窣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lián huán tí zài ān sēng shè
玉連環(題載安僧舍)
liú shuǐ xì tōng hé chǔ.
流水細通何處。
liǔ xī xīn yǔ.
柳溪新雨。
qīng fēng shí lǐ sòng lán yú, xíng bù jìn shān wú shù.
清風十里送籃輿,行不盡、山無數。
yī cù lóu tái sū dǔ.
一簇樓臺窣堵。
lǎo sēng cháng zhù.
老僧常住。
xuán zhī sú kè bù céng lái, mén wài cāng tái rú xǔ.
懸知俗客不曾來,門外蒼苔如許。
“一簇樓臺窣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