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動道人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翻動道人灰”全詩
好山知有好人來。
幾回徙倚,月里暮云開。
閑倚和風千步柳,倦臨殘雪一枝梅。
暖香高燭,翻動道人灰。
分類: 琴調
作者簡介(趙彥端)
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工為詞,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夕陽紅濕”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會作此”!……"乾道、淳熙間,(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彥端詞以婉約纖秾勝,有介庵詞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琴調相思引》趙彥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琴調相思引》是宋代趙彥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登上姑蘇城的臺階,
好山知道好人會來。
幾次往來,月亮從暮云中出現。
閑靠和風下的千步柳樹,
疲倦地望著殘雪上的一枝梅。
溫暖的香氣在高燭中飄動,
掀起了道士的灰塵。
詩意:
《琴調相思引》描繪了作者在姑蘇城的一次游歷中的心情。詩人曾經登上姑蘇城的臺階,感嘆這座城市有著美麗的山水和杰出的人才。在多次往來中,月亮從暮云中升起,給人一種寧靜和安慰的感覺。在和風下,詩人閑靠在千步柳樹旁,凝視著殘雪上的一枝梅花,表達了對寒冷冬日中的孤寂之感。最后,詩人描述了一種溫暖的香氣在高燭中彌漫,這使得道士的灰塵被翻動起來。
賞析:
《琴調相思引》通過描繪姑蘇城的景物和詩人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美景和人情的感慨。詩人以姑蘇城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和自然景物,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世間美好事物的向往。詩中的姑蘇城被描繪為一個有著優美山水和杰出人才的地方,詩人通過登上城臺,感嘆這座城市的美麗和人文氣息。月亮從暮云中升起,給人一種寧靜和安慰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感動。
詩人通過描繪柳樹、殘雪和梅花等景物,表達了對自然的傾慕和對孤寂的思考。千步柳樹和殘雪上的一枝梅花成為詩人心靈的寄托,詩人倦倚在柳樹下,望著孤寂的梅花,表達了對冬日孤寂的感受。這種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感慨,展示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詩的最后幾句描述了一種溫暖的香氣在高燭中飄動,掀起了道士的灰塵。這里通過燭光和香氣的描寫,給人一種溫暖和安慰的感覺,也表達了對道士和修行者的敬意。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內心情感的流露。
“翻動道人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diào xiāng sī yǐn
琴調相思引
céng niè gū sū chéng shàng tái.
曾躡姑蘇城上臺。
hǎo shān zhī yǒu hǎo rén lái.
好山知有好人來。
jǐ huí xǐ yǐ, yuè lǐ mù yún kāi.
幾回徙倚,月里暮云開。
xián yǐ hé fēng qiān bù liǔ, juàn lín cán xuě yī zhī méi.
閑倚和風千步柳,倦臨殘雪一枝梅。
nuǎn xiāng gāo zhú, fān dòng dào rén huī.
暖香高燭,翻動道人灰。
“翻動道人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