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夕尚嬋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來夕尚嬋娟”全詩
休恨今宵妨皎潔。
玉鎖_蟾宮。
_娥意自通。
終有開時節。
莫放笙歌歇。
來夕尚嬋娟。
何妨把酒看。
分類: 不見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菩薩蠻(中秋不見月)》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菩薩蠻(中秋不見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姜特立。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鏡天良月皆佳節。
休恨今宵妨皎潔。
玉鎖空蟾宮,
姮娥意自通。
終有開時節,
莫放笙歌歇。
來夕尚嬋娟,
何妨把酒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中秋節夜晚沒有月亮的景象,并表達了對此的感慨和思考。詩人認為中秋節是一個良辰美景的時刻,天空明凈,良好的月色是這個佳節的一部分。然而,當今夜晚卻沒有明亮的月光,這讓詩人感到遺憾。他用象征性的語言描述了月亮被玉鎖所禁錮在蟾宮之中,但他相信總會有開放的時機,月亮最終會再次出現。詩人呼喚人們不要停止笙歌的歌唱,而是繼續歡慶,享受這美好的夜晚。他鼓勵人們繼續欣賞這美麗的夜晚,把酒暢飲。
賞析:
《菩薩蠻(中秋不見月)》以婉約的筆觸描繪了中秋節夜晚沒有月亮的景象,通過表現月光的缺失,詩人表達了對美好時刻的渴望和對現實的思考。詩中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如玉鎖蟾宮、姮娥,給詩詞增添了一種神話色彩和華麗感。詩人以豪放的情感呼喚人們不要因為沒有月亮而感到失落,而是要繼續慶祝和享受這個節日。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情感和思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中秋節夜晚缺失月亮的景象,表達了對美好時刻的向往和對現實的思考。它也呼喚人們在逆境中堅持樂觀,繼續慶祝和享受生活。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來夕尚嬋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zhōng qiū bú jiàn yuè
菩薩蠻(中秋不見月)
jìng tiān liáng yuè jiē jiā jié.
鏡天良月皆佳節。
xiū hèn jīn xiāo fáng jiǎo jié.
休恨今宵妨皎潔。
yù suǒ chán gōng.
玉鎖_蟾宮。
é yì zì tōng.
_娥意自通。
zhōng yǒu kāi shí jié.
終有開時節。
mò fàng shēng gē xiē.
莫放笙歌歇。
lái xī shàng chán juān.
來夕尚嬋娟。
hé fáng bǎ jiǔ kàn.
何妨把酒看。
“來夕尚嬋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