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愁沒處安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悄愁沒處安著”全詩
離愁重、悄愁沒處安著。
那堪更、一葉知秋后,天色兒、漸冷落。
馬上征衫頻_淚,一半斑斑卻。
別來為、思憶叮嚀話,空贏得、瘦如削。
分類: 品令
作者簡介(趙長卿)
趙長卿號仙源居士。江西南豐人。宋代著名詞人。 宋宗室,居南豐。生平事跡不詳,曾赴漕試,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從作品中可知他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辭帝京,縱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鄉鄰,常作詞呈鄉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庫提要》云:“長卿恬于仕進,觴詠自娛,隨意成吟,多得淡遠蕭疏之致。”
《品令(秋日感懷)》趙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品令(秋日感懷)》是宋代詩人趙長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情難托。離愁重,悄愁沒處安著。
那堪更,一葉知秋后,天色兒漸冷落。
馬上征衫頻淚,一半斑斑卻。
別來為,思憶叮嚀話,空贏得瘦如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在秋天感受到的憂愁和離別之情。詩人深感離別之痛重重,悲傷無處安放。他無法忍受秋天的到來,因為一片落葉已經知曉秋天的到來,天空也開始變得冷落。詩人騎馬奔走,頻頻流淚,征衫上留下了斑斑淚痕。離別之后,他回憶起愛人的叮嚀和寄語,卻只能空悲自己的瘦弱。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秋天是一個象征離別和凋零的季節,詩人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和自己的情感,將個人的離愁與大自然的變化相融合。他用“一葉知秋”這一常見的意象來暗示自己已經感受到了離別的苦痛,天空漸漸變得冷落,與他內心的凄涼狀態相呼應。
詩中的“馬上征衫頻淚,一半斑斑卻”揭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他騎馬奔走,淚水不斷,征衫上留下斑斑淚痕,可見他的離愁之情深重。最后兩句“別來為,思憶叮嚀話,空贏得瘦如削”,表達了詩人對愛人的思念和離別之痛的無奈。他回憶起愛人的叮嚀和寄語,但只能空悲自己的瘦弱,無法實現對愛人的托付。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詩人內心的離愁和無奈,通過對秋天的描繪和自身情感的抒發,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地體驗到作者的情感體驗。詩詞表達了人類在面對離別和孤獨時的無力感和痛苦,使人產生共鳴。
“悄愁沒處安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ǐn lìng qiū rì gǎn huái
品令(秋日感懷)
qíng nán tuō.
情難托。
lí chóu zhòng qiāo chóu méi chù ān zhe.
離愁重、悄愁沒處安著。
nà kān gèng yī yè zhī qiū hòu, tiān sè ér jiàn lěng luò.
那堪更、一葉知秋后,天色兒、漸冷落。
mǎ shàng zhēng shān pín lèi, yī bàn bān bān què.
馬上征衫頻_淚,一半斑斑卻。
bié lái wèi sī yì dīng níng huà, kōng yíng de shòu rú xuē.
別來為、思憶叮嚀話,空贏得、瘦如削。
“悄愁沒處安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去聲六御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