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還何慮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還何慮暗”全詩
落花迎二月,芳樹歷三旬。
公子能留客,巫陽好解神。
夜還何慮暗,秉燭向城闉。
分類:
作者簡介(孫逖)
孫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學家,今東昌府區沙鎮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職。有作品《宿云門寺閣》《贈尚書右仆射》《晦日湖塘》等傳世。
《晦日湖塘》孫逖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晦日湖塘》
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
落花迎二月,芳樹歷三旬。
公子能留客,巫陽好解神。
夜還何慮暗,秉燭向城闉。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農歷初一的夜晚,詩人在晚上來到湖塘邊,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詩中描繪了湖塘旁的花落,預示著二月的到來,而周圍的芳樹已經歷經三旬,準備春暖花開。公子(富貴人家的子弟)能夠邀請客人留宿,展示了他的優雅和富足。而巫陽則被稱贊為擅長解釋神秘之事的地方。詩人在湖塘邊默默持著蠟燭望著城闉,意味著他并不擔心夜晚的黑暗,反而心懷希望。
賞析:
《晦日湖塘》描繪了初一的夜晚景象,通過描寫花落、芳樹盛開等細膩的描寫,詩人成功地表達了春天即將來臨的喜悅和期待。詩中還融入了一定的社交元素,通過描寫公子能夠留客的情景,使得整首詩更具生活氣息。最后兩句以蠟燭望城闉來渲染作者心懷希望的情感,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意蘊。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描繪了冬天漸行漸遠,春天即將到來的景象,既展示了季節變遷的美麗,也蘊含了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夜還何慮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ì rì hú táng
晦日湖塘
jí rì chū chéng huì, fāng táng biàn shì chūn.
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
luò huā yíng èr yuè, fāng shù lì sān xún.
落花迎二月,芳樹歷三旬。
gōng zǐ néng liú kè, wū yáng hǎo jiě shén.
公子能留客,巫陽好解神。
yè hái hé lǜ àn, bǐng zhú xiàng chéng yīn.
夜還何慮暗,秉燭向城闉。
“夜還何慮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八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