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猶道枕邊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深猶道枕邊聲”全詩
夜深猶道枕邊聲。
試問清溪底事、不能平。
月到愁邊白,雞先遠處鳴。
是中無有利和名。
因甚山前未曉、有人行。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南歌子》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歌子》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世事從頭減,秋懷徹底清。
夜深猶道枕邊聲。
試問清溪底事,不能平。
月到愁邊白,雞先遠處鳴。
是中無有利和名。
因甚山前未曉,有人行。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辛棄疾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自己內心的憂思。他感嘆世事無常,一切都在逐漸減少,而秋天的心情卻變得更加清晰。在深夜里,他依然能聽到床邊的聲音,思緒萬千。他試圖詢問清澈的小溪底有何秘密,為何不能平靜。月亮升起時,憂愁逐漸增加,雞鳴聲卻從遠處傳來。在這種情況下,他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名利并不重要。他不明白為什么山的那一邊還沒有亮起,卻有人行走。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辛棄疾內心的感受。他通過描繪世事的減少、秋天的清晰以及夜晚的憂思,表達了他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詩中的月亮和雞鳴聲起到了象征作用,凸顯了詩人的孤獨和憂傷。他通過反問的手法,強調了名利的虛幻和無足輕重,進一步突出了自己內心的迷茫和困惑。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辛棄疾深厚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夜深猶道枕邊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gē zǐ
南歌子
shì shì cóng tóu jiǎn, qiū huái chè dǐ qīng.
世事從頭減,秋懷徹底清。
yè shēn yóu dào zhěn biān shēng.
夜深猶道枕邊聲。
shì wèn qīng xī dǐ shì bù néng píng.
試問清溪底事、不能平。
yuè dào chóu biān bái, jī xiān yuǎn chù míng.
月到愁邊白,雞先遠處鳴。
shì zhōng wú yǒu lì hé míng.
是中無有利和名。
yīn shén shān qián wèi xiǎo yǒu rén xíng.
因甚山前未曉、有人行。
“夜深猶道枕邊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