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蝶飛輕菊半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冷蝶飛輕菊半開”全詩
人影不隨流水去,醉顏重帶少年來。
疏蟬響澀林逾靜,冷蝶飛輕菊半開。
不是長卿終慢世,只緣多病又非才。
分類: 瑞鷓鴣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瑞鷓鴣》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瑞鷓鴣》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每天思念溪邊的日子不斷重復,
在樟木橋旁邊喝了幾杯酒。
人的影子不隨著流水而去,
醉態卻常常帶著年輕的容顏。
稀疏的蟬鳴在涼爽的樹林中愈發安靜,
冷冷的蝴蝶輕盈地飛舞,菊花半開。
并不是因為長壽而慢慢脫離塵世,
只因為多病而沒有什么才華。
詩意:
《瑞鷓鴣》表達了詩人辛棄疾對自己患病和年華漸逝的感慨和思考。詩中以溪水、樟木橋、酒和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時間的流逝和自己狀態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的感嘆。盡管身體多病,但作者依然保持著年輕人的豪邁和醉態,表達了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
賞析:
《瑞鷓鴣》以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情感和思想。首句中的“期思溪上日千回”揭示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思念之情,生動地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思念的重復。樟木橋邊的幾杯酒,象征著對美好時光的留戀和追憶。人影不隨流水去,顯示出作者對自己個性的堅守和對生命的把握。
詩中的自然景物也起到了烘托和對比的作用。蟬鳴的稀疏和樹林的靜謐,以及蝴蝶輕盈地飛舞和菊花半開的描寫,與作者的內心感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種對比使詩句更加生動有趣,同時也突出了作者對生命的短暫和人生的無常的思考。
最后兩句“不是長卿終慢世,只緣多病又非才”,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病痛和無才之感的自嘲和自省。盡管作者身體多病,但他通過詩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現了一種豪情和醉態,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生命的珍惜。
總的來說,《瑞鷓鴣》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時光的流逝和對生命的感慨,展現了一種豪情和醉態的精神。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價值,也是辛棄疾作品中的一顆瑰寶。
“冷蝶飛輕菊半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uì zhè gū
瑞鷓鴣
qī sī xī shàng rì qiān huí, zhāng mù qiáo biān jiǔ shù bēi.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橋邊酒數杯。
rén yǐng bù suí liú shuǐ qù, zuì yán zhòng dài shào nián lái.
人影不隨流水去,醉顏重帶少年來。
shū chán xiǎng sè lín yú jìng, lěng dié fēi qīng jú bàn kāi.
疏蟬響澀林逾靜,冷蝶飛輕菊半開。
bú shì zhǎng qīng zhōng màn shì, zhī yuán duō bìng yòu fēi cái.
不是長卿終慢世,只緣多病又非才。
“冷蝶飛輕菊半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