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玉臺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此玉臺前”全詩
把人心事分明說。
許大好因緣。
只成容易傳。
春闌無好計。
唯有歸來是。
從此玉臺前。
曉妝休太妍。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菩薩蠻》程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菩薩蠻》是宋代詩人程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晚來臨,花朵下的鶯鳥歌聲婉轉動人。它們將人們內心的事情揭示得明明白白。我與你之間有著許多美好的緣分,只需稍加傳言就能讓人們知曉。然而,在這春天即將結束的時節,卻沒有好的計策可以施展。唯有等待你歸來,我才能在玉臺前拋開那嬌艷的妝容。
詩意:
《菩薩蠻》描述了一位思念心上人的女子的內心世界。夜晚的花朵和鶯鳥的歌聲成為她表達愛意的媒介,把她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傳達出來。她相信自己與心上人有著美好的緣分,希望這份情感能夠傳遍天下。然而,她卻陷入無法尋求到如何追求愛情的困境中,只能等待心上人的歸來。最后,她決定舍棄外在的妝容,回歸樸素自然的狀態。
賞析:
《菩薩蠻》表達了一種純真而深沉的愛情思念之情。詩中通過夜晚的花朵和鶯鳥的歌聲來烘托出女子內心的孤寂和渴望,使詩意更加濃郁。作者運用了描寫自然景物的手法,將人類情感與自然景物相結合,使詩詞更加富有意境和韻味。
詩中的“菩薩蠻”形象暗示了女子的純潔和高尚,她追求的并不是世俗的華麗與嬌艷,而是內心的真摯情感。她希望通過這份深情的傳遞,能夠打動心上人的心靈,使彼此的愛情得以實現。
整首詩詞情感細膩而含蓄,表達了愛情的渴望和等待,以及對真愛的追求。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物質欲望的超越和對內心真實自我的追求。這種純真的愛情觀和追求內心真實的態度,使得《菩薩蠻》成為宋代愛情詩詞中的佳作,引人深思。
“從此玉臺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菩薩蠻
yè lái huā dǐ yīng ráo shé.
夜來花底鶯饒舌。
bǎ rén xīn shì fēn míng shuō.
把人心事分明說。
xǔ dà hǎo yīn yuán.
許大好因緣。
zhǐ chéng róng yì zhuàn.
只成容易傳。
chūn lán wú hǎo jì.
春闌無好計。
wéi yǒu guī lái shì.
唯有歸來是。
cóng cǐ yù tái qián.
從此玉臺前。
xiǎo zhuāng xiū tài yán.
曉妝休太妍。
“從此玉臺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