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使昔人行到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借使昔人行到此”全詩
全稀過雁少行人。
正是悲傷愁絕處,更黃昏。
漠漠野煙生碧樹、漫漫衰草際黃云。
借使昔人行到此,也銷魂。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石孝友)
石孝友,南宋詞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填詞常用俚俗之語,狀寫男女情愛。仕途不順,不羨富貴,隱居于丘壑之間。 石孝友著有《金谷遺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一卷,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本作《金谷詞》,不分卷。有明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四部備要》排印本。《全宋詞》據毛□校汲古閣本收錄。
《攤破浣溪沙》石孝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攤破浣溪沙》是宋代詩人石孝友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夕陽下秋風吹拂嶺上的村莊,
罕見過雁,行人稀少。
此時正是悲傷愁絕之處,
更是黃昏時分。
荒涼的原野上,煙霧朦朧,碧樹蒼翠,
衰草叢中,黃色的云彩漫延。
假如往昔的人走到這里,
也會感到心靈銷魂。
詩意和賞析:
《攤破浣溪沙》描繪了一個落日時分的景色,以及村莊中的冷清和荒涼。詩人通過描繪過雁和行人的稀少,以及荒野上的煙霧和衰草,表達了一種悲涼和孤寂的情感。
詩中的“攤破浣溪沙”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描寫,暗示了這個地方的寂靜和荒涼。夕陽下的秋風給整個景色增添了一種凄美的氛圍,與悲傷愁絕的心情相得益彰。
詩人通過運用形容詞和動詞的修飾,如“漠漠野煙”、“生碧樹”、“漫漫衰草”、“際黃云”,創造出了一幅意境深遠、富有畫面感的景象。這些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靜謐和凄美,同時也折射出詩人內心的憂傷和孤獨。
最后兩句“借使昔人行到此,也銷魂”,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傷。詩人通過這種感傷的描寫,使讀者在欣賞景色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共鳴。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宋代詩人石孝友細膩的感受力和對自然景色的深刻體驗,同時也反映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憂傷。
“借使昔人行到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ān pò huàn xī shā
攤破浣溪沙
luò rì qiū fēng lǐng shàng cūn.
落日秋風嶺上村。
quán xī guò yàn shǎo xíng rén.
全稀過雁少行人。
zhèng shì bēi shāng chóu jué chù, gèng huáng hūn.
正是悲傷愁絕處,更黃昏。
mò mò yě yān shēng bì shù màn màn shuāi cǎo jì huáng yún.
漠漠野煙生碧樹、漫漫衰草際黃云。
jiè shǐ xī rén xíng dào cǐ, yě xiāo hún.
借使昔人行到此,也銷魂。
“借使昔人行到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