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到半開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到半開處”全詩
不寒不暖杏花天,花到半開處。
正是太平風景,為人間留住。
(右仲春)
分類: 好事近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好事近》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好事近》是宋代汪莘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春天早晨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春天晚上又失去了春天的味道,
只有少數的星光和鳥鳴,勉強讓人想起堯帝時代的人們是如何陶醉其中。
天空既不寒冷也不溫暖,杏花盛開到一半的時候。
這正是和平的風景,為人間留下美好。
詩意:
《好事近》描繪了春天的寂靜和平和的景象,同時也反映了汪莘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感慨和對太平時光的渴望。盡管春天已經來臨,但人們卻沒有真正意識到它的存在,直到黃昏時分,才感到春天的消失。詩中的星光和鳥鳴是寥寥無幾的,勉強勾起了作者對過去太平盛世的回憶。杏花的盛開象征著美好的事物只是到了一半,暗示著美好的時光逐漸流逝。最后,詩人呼吁人們珍惜眼前的和平和美好,將其保留在人間。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并通過對時光的思考傳達了對太平盛世的渴望。詩中的對比手法使得春天的存在和消失更加鮮明,突出了詩人對美好時光流逝的憂慮。詩中的星光和鳥鳴是寥寥無幾的,通過這種稀少的元素來表達過去太平時代的珍貴和難得。詩人通過描寫杏花盛開到一半的景象,將美好事物的不完全與時光的推移聯系在一起,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美好的事物的短暫性。最后,詩人呼吁人們珍惜當下的和平和美好,將其保留在人間,傳達了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對和平的珍視。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暫性的思考,同時表達了對太平盛世和和平的向往。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寂靜而溫暖的春天,引發讀者對美好時光的思考和對當下的珍視。
“花到半開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o shì jìn
好事近
chūn zǎo bù zhī chūn, chūn wǎn yòu hái wú wèi, yì diǎn rì zhōng xīng niǎo, xiǎng yáo mín rú zuì.
春早不知春,春晚又還無味,一點日中星鳥,想堯民如醉。
bù hán bù nuǎn xìng huā tiān, huā dào bàn kāi chù.
不寒不暖杏花天,花到半開處。
zhèng shì tài píng fēng jǐng, wéi rén jiān liú zhù.
正是太平風景,為人間留住。
yòu zhòng chūn
(右仲春)
“花到半開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