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無處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情懷無處著”全詩
一片梅花吹落。
獨上小樓閑_索。
云垂天四角。
春自于人如昨。
人自于春難托。
惆悵光陰虛過卻,情懷無處著。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謁金門》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吳潛。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風惡。
一片梅花吹落。
獨上小樓閑索。
云垂天四角。
春自于人如昨。
人自于春難托。
惆悵光陰虛過卻,
情懷無處著。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人在春天里的感受和心境。詩人感嘆東風兇猛,吹落了一片梅花。他獨自登上小樓,悠閑自得。四角的天空上懸掛著云彩。春天像往常一樣從人們身邊經過,而人們卻無法抓住春天的美好。詩人感到惆悵,光陰虛度,內心的情感無處安放。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瞬間和人生的無常。詩人通過描述東風吹落梅花,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變幻。獨上小樓,閑索的描寫增加了詩意的寂寥感。詩中的云彩是一種意象的襯托,使得春天的短暫和人的轉瞬即逝形成對比。春天從人身邊經過,人們卻無法托住,這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凋零的感慨和無奈。最后,詩人以"惆悵光陰虛過卻,情懷無處著",表達了他對光陰的虛度和內心情感的無處安放的悲傷。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短暫和人生的無常,以及詩人對光陰流逝和情感無處安放的感慨。這種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展現了宋代詩人對生命的獨特感悟。
“情懷無處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謁金門
dōng fēng è.
東風惡。
yī piàn méi huā chuī luò.
一片梅花吹落。
dú shàng xiǎo lóu xián suǒ.
獨上小樓閑_索。
yún chuí tiān sì jiǎo.
云垂天四角。
chūn zì yú rén rú zuó.
春自于人如昨。
rén zì yú chūn nán tuō.
人自于春難托。
chóu chàng guāng yīn xū guò què, qíng huái wú chǔ zhe.
惆悵光陰虛過卻,情懷無處著。
“情懷無處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六御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