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數株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婆娑數株樹”全詩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輞川集·漆園》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輞川集·漆園》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述了古代仕宦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寧靜和滿足。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
詩意表達了古代官員并不是傲慢的政府官員,他們在官職之外還從事著經世濟民的事務。詩人在這里拋開社會的繁華和權力的困擾,寄寓自己在一個寧靜而簡樸的環境中。
詩的開頭「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表達了詩人對古代官員的稱讚,認為古代官員不是驕傲自大的政府官員,而是關心世事的勞務大夫。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微官,不擅長世間的繁榮,只希望能置身於自己的小而安靜的園林中。
詩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寫出了詩人自願選擇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官位,並在漆園裡種植了幾棵樹。這些樹的婀娜多姿,舒展的枝葉在風中搖曳,營造出一種安逸和和諧的氛圍。
整首詩以寫景為主,通過描繪一個幽靜而和平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世界的厭惡和充滿現實情感的懷疑。詩中的漆園寥寥數棵樹給人一種清新和寧靜的感覺,體現了王維對自然之美的讚嘆。詩人在此處錯過了繁華世界的塵囂,對於安靜和自然的追求更甚於權位和榮華。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一片寧靜的漆園,生動地展現了王維對于官場的追求與現實社會的矛盾感。詩意深遠,賞析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對自然美和寧靜生活的渴望。
“婆娑數株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g chuān jí qī yuán
輞川集·漆園
gǔ rén fēi ào lì, zì quē jīng shì wù.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
ǒu jì yī wēi guān, pó suō shù zhū shù.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
“婆娑數株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