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盡梨園子弟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盡梨園子弟頭”全詩
人自傷心水自流。
今日晴明獨上樓。
恨悠悠。
白盡梨園子弟頭。
分類: 憶王孫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憶王孫(集句數首,甚婉娩,情至可觀)》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王孫(集句數首,甚婉娩,情至可觀)》是宋代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憶王孫(集句數首,甚婉娩,情至可觀)
漢家宮闕動高秋。
人自傷心水自流。
今日晴明獨上樓。
恨悠悠。
白盡梨園子弟頭。
中文譯文:
回憶起王孫(集句數首,情感婉轉,意境深遠)
漢家宮闕在高秋動蕩。
人們自己傷心,淚水自然流淌。
今天晴朗明媚,我獨自登上樓閣。
憂愁萬分,悲傷難以消除。
白發盡染梨園子弟的頭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漢家宮闕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傷感和憂愁之情。詩的開頭,"漢家宮闕動高秋",描繪了宮闕的雄偉壯麗,但又隱含著動蕩的氣氛,仿佛與作者的內心情緒相呼應。接著,"人自傷心水自流",表達了作者的傷感之情,淚水如同流水般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
在第三句中,"今日晴明獨上樓",作者獨自登上樓閣,面對晴朗明媚的天氣,但內心仍然充滿了無盡的憂愁。最后一句"恨悠悠,白盡梨園子弟頭",表達了作者對悲傷的深深懷念和悲痛,白發盡染梨園子弟的頭顱,意味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荏苒,悲傷的經歷使人逐漸變老。
整首詩詞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深情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傷感。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對比,突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悲涼,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強烈沖擊。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情感韻味,展現了汪元量的才華和敏銳的感知力。
“白盡梨園子弟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wáng sūn jí jù shù shǒu, shén wǎn wǎn, qíng zhì kě guān
憶王孫(集句數首,甚婉娩,情至可觀)
hàn jiā gōng què dòng gāo qiū.
漢家宮闕動高秋。
rén zì shāng xīn shuǐ zì liú.
人自傷心水自流。
jīn rì qíng míng dú shàng lóu.
今日晴明獨上樓。
hèn yōu yōu.
恨悠悠。
bái jǐn lí yuán zǐ dì tóu.
白盡梨園子弟頭。
“白盡梨園子弟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