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佛不奪眾生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原來佛不奪眾生愿”全詩
盤陀石上垂鉤線。
釣得錦鱗鮮又健。
堪愛羨。
龍王見了將珠換。
釣罷歸來蓮苑看。
滿堂盡是真羅漢。
便爇名香三五片。
梵□獻。
原來佛不奪眾生愿。
分類: 漁家傲
《漁家傲》凈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漁家傲》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凈端。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只孤舟巡海岸,
盤陀石上垂鉤線。
釣得錦鱗鮮又健,
堪愛羨。
龍王見了將珠換,
釣罷歸來蓮苑看。
滿堂盡是真羅漢,
便爇名香三五片。
梵□獻。
原來佛不奪眾生愿。
詩意:
這首詩以漁家為背景,描繪了一位漁民在孤舟上巡游海岸,使用盤陀石作為釣魚的重物,垂下魚鉤線。他釣到了一條色彩斑斕、健壯有力的錦鱗魚,令人贊嘆和羨慕。龍王見到這條錦鱗魚后,甘愿用珍珠來換取。漁民收釣具歸來,走進蓮花園觀賞,只見滿庭都是真實的羅漢像,于是點燃了三五片名貴的香料來獻供。最后,詩人通過這首詩表達了佛教的思想,指出佛陀并不剝奪眾生的愿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漁家為題材,通過描繪一個漁民的經歷,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物和人性的深入思考。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述了漁民釣魚的情景,展示了他對自然美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的錦鱗魚象征著美好和珍貴的事物,而龍王愿意用珍珠來換取錦鱗魚,暗示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漁民在觀賞完真實的羅漢像后,點燃名貴的香料來獻供,表達了對佛教信仰的敬重和追求超脫塵世的愿望。
整首詩通過漁家的故事,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以及對超脫塵世的向往。詩人通過描述漁民的經歷,間接表達了對人性的思考和對佛教思想的傾慕。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獨特魅力。
“原來佛不奪眾生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jiā ào
漁家傲
yì zhī gū zhōu xún hǎi àn.
一只孤舟巡海岸。
pán tuó shí shàng chuí gōu xiàn.
盤陀石上垂鉤線。
diào dé jǐn lín xiān yòu jiàn.
釣得錦鱗鮮又健。
kān ài xiàn.
堪愛羨。
lóng wáng jiàn le jiāng zhū huàn.
龍王見了將珠換。
diào bà guī lái lián yuàn kàn.
釣罷歸來蓮苑看。
mǎn táng jìn shì zhēn luó hàn.
滿堂盡是真羅漢。
biàn ruò míng xiāng sān wǔ piàn.
便爇名香三五片。
fàn xiàn.
梵□獻。
yuán lái fú bù duó zhòng shēng yuàn.
原來佛不奪眾生愿。
“原來佛不奪眾生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