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珠簾不上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二珠簾不上鉤”全詩
明月斜侵獨倚樓。
十二珠簾不上鉤。
黯凝眸。
一點漁燈古渡頭。
分類: 憶王孫
作者簡介(李重元)
遠約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詳,工詞。《全宋詞》收其《憶王孫》詞四首,皆是頗具意境的佳作。例如第一首寫閨閣愁思:佳人高樓遠望,只見連天芳草,千里萋萋,而所思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聽得杜宇聲聲悲鳴,痛“不忍聞”。暝色漸入庭院,主人公在“雨打梨花”的滴瀝聲中步歸繡閣,但心中愁思無疑比此前更加凝重,全詞可謂寫得一派愁氣彌漫。
《憶王孫(秋詞)》李重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憶王孫(秋詞)》
作者:李重元
朝代:宋代
颼颼風冷荻花秋,
明月斜侵獨倚樓。
十二珠簾不上鉤,
黯凝眸。
一點漁燈古渡頭。
中文譯文:
秋風呼嘯,冷寒荻花秋天。
明亮的月光斜照進來,我獨自倚著樓。
十二層珠簾沒有掛好,
眼神黯淡凝固。
古老的渡口只有一盞漁燈閃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重元的《憶王孫》系列之一,以秋天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和人情的懷念之情。
首兩句描繪了秋天的景象,颼颼的秋風帶來了寒冷,荻花隨風搖曳。明月斜照進來,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這里的明月可以視為時間的象征,它斜侵進來,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詩人獨自倚樓的情景。十二層珠簾不上鉤,珠簾是古代樓閣的裝飾,這里意味著過去的榮華富貴已逝,與之相對的是詩人內心的黯淡凝固,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傷感。
最后兩句描繪了古渡頭的景象。漁燈只有一點微弱的光亮,暗示著詩人回憶中的往事已經變得模糊不清,只剩下一絲微弱的痕跡。
整首詩以秋天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和人情的懷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寥寥數語,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深刻感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十二珠簾不上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wáng sūn qiū cí
憶王孫(秋詞)
sōu sōu fēng lěng dí huā qiū.
颼颼風冷荻花秋。
míng yuè xié qīn dú yǐ lóu.
明月斜侵獨倚樓。
shí èr zhū lián bù shàng gōu.
十二珠簾不上鉤。
àn níng móu.
黯凝眸。
yì diǎn yú dēng gǔ dù tóu.
一點漁燈古渡頭。
“十二珠簾不上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