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風得得為誰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風得得為誰來”全詩
花風得得為誰來。
舒柳眼,落梅腮。
浪暖桃花夜轉雷。
分類:
作者簡介(趙構)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異母弟,母顯仁皇后韋氏。趙構生于大觀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賜名趙構,封蜀國公,歷任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等職,不久晉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擄徽、欽二帝北去后,被宋欽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稱“南宋”。
《漁父詞(其八)》趙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漁父詞(其八)》
魚信還催花信開,
花風得得為誰來。
舒柳眼,落梅腮。
浪暖桃花夜轉雷。
中文譯文:
漁父的詩歌(第八首)
漁父所寫的詩歌,
魚兒的信息催促著花兒的綻放。
花兒的風兒輕輕吹拂,
為了迎接誰而來。
柳枝舒展開眼睛,
梅花像淚水一樣落在臉頰上。
海浪溫暖了桃花,
夜晚轉瞬間雷聲隆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趙構創作的《漁父詞》系列之一。詩人以漁父的視角,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和感受。
首句“魚信還催花信開”,通過對魚兒和花兒之間關系的描繪,表現了自然界的相互聯系和變化。漁父觀察到魚兒的活動似乎催促著花兒的開放,傳遞出春天的到來。
第二句“花風得得為誰來”,揭示了花兒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的景象。詩人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了對花兒的歸屬的疑問,強調了自然界的神秘和不可捉摸之處。
第三句以柳枝和落梅來形容漁父的眼睛和臉頰,展示了他的柔和和憂郁之情。柳枝舒展開的眼睛和落梅滑落臉頰的形象,使詩人的情感更加具體而真實。
最后一句“浪暖桃花夜轉雷”,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營造出一種變幻莫測的氛圍。海浪的溫暖使桃花在夜晚中綻放,而雷聲的突然響起則使整個場景更加動蕩和壯觀。
整首詩以漁父的視角,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表現了自然界的交互聯系和變化,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細膩感受。同時,通過對漁父內心情感的描繪,也透露出一種寂寥和思索的情緒,使整首詩具有深遠的意蘊。
“花風得得為誰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fù cí qí bā
漁父詞(其八)
yú xìn hái cuī huā xìn kāi.
魚信還催花信開。
huā fēng de de wèi shuí lái.
花風得得為誰來。
shū liǔ yǎn, luò méi sāi.
舒柳眼,落梅腮。
làng nuǎn táo huā yè zhuǎn léi.
浪暖桃花夜轉雷。
“花風得得為誰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