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錯定盤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錯定盤星”全詩
不知巖上枯木,今夜若為情。
應見塵土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么了平生。
與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熹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
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
若向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
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作者簡介(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水調歌頭(聯句問訊羅漢同張敬夫)》朱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水調歌頭(聯句問訊羅漢同張敬夫)》是宋代文學家朱熹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雪月兩相映,水石互悲鳴。
雪和月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美景,它們映照在一起,互相照應。而水和石則彼此交互作用,發出悲鳴之聲。這兩句詩描繪了自然界中的美景和物象的變幻。
不知巖上枯木,今夜若為情。
這句意味著作者并不知道巖石上的枯木,是否在這個夜晚上也被感動、產生情感。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和萬物之間的奧秘和變化的思考。
應見塵土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么了平生。
這句詩提出了塵土的紛擾,山中的空曠,與作者的平生相比,有著不同的氣象和狀態。這種對比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世事變化的觀察。
與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的抱怨,意指與平常時的景象相比,如今的景象已經變得沒有生機。詩中的“□”字可能表示了作者的無可奈何和無法形容之感。
熹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
這句詩中的“熹”指代了作者自己,描繪了作者披衣起身,抬頭望著天空中的碧藍漢宇,上面閃爍著清涼的露水。這個景象象征著作者對于新的起步和前進的渴望。
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
這句詩以“寥寥千載”形容過去的一段時間的長久和遼闊。作者認為這些情況是明明白白地存在的。
若向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關于宇宙和命運的思考。作者認為,如果能夠了解天地,明白宇宙的規律,就能相信事物的運行和隱藏的智慧,一切都會妥善安排。
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這句詩借用“淵冰”和“盤星”兩個比喻,表達了記住往事的重要,并強調不要錯失自己的目標。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變化和生死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比喻等修辭手法,以及詩人獨特的思辨性語言,使詩意更加深刻豐富。整體詩意傳達了作者對于世間萬物的關注、對自然界無限變化的思考和對人生哲理的思索。
“莫錯定盤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lián jù wèn xùn luó hàn tóng zhāng jìng fū
水調歌頭(聯句問訊羅漢同張敬夫)
xuě yuè liǎng xiāng yìng, shuǐ shí hù bēi míng.
雪月兩相映,水石互悲鳴。
bù zhī yán shàng kū mù, jīn yè ruò wéi qíng.
不知巖上枯木,今夜若為情。
yīng jiàn chén tǔ jiāo rǎo, biàn dào shān jiān kōng kuàng, yǔ me le píng shēng.
應見塵土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么了平生。
yǔ me píng shēng le, shuǐ bù liú xíng.
與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xī qǐ pī yī, zhān bì hàn, lù huá qīng.
熹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
liáo liáo qiān zǎi, cǐ shì běn fèn míng.
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
ruò xiàng qián kūn shí yì, biàn xìn xíng cáng wú jiàn, chǔ chù zǒng yuán chéng.
若向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
jì qǔ yuān bīng yǔ, mò cuò dìng pán xīng.
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莫錯定盤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