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渡頭歸問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河渡頭歸問津”全詩
漫道閨中飛破鏡,猶看陌上別行人。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送裴圖南》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裴圖南》是一首唐代王昌齡的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送別裴圖南的情景。
黃河渡頭歸問津,
離家幾日茱萸新。
漫道閨中飛破鏡,
猶看陌上別行人。
這首詩的意思是,詩人送別裴圖南時,他在黃河渡口向裴圖南詢問他離家多久了。詩人看到裴圖南手中戴著新買的茱萸花,代表他剛剛離開家門。詩人在離別的道路上看到裴圖南離開家鄉,心中充滿了離愁別緒。
裴圖南代表離別者,他手中的茱萸象征離別時的哀愁和思念。黃河渡頭意味著遠離家園,離別的刺激和傷感。詩人通過描繪裴圖南手中的茱萸和黃河渡頭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對別離的深情。
這首詩通過描寫離別場景和離別者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傷感。詩人將普通的離別情景轉化為藝術的意象,以凄美的筆觸表達了人生離別的情感。
詩人用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描寫離別景象和離別者的內心狀況,帶領讀者進入了一個離愁別緒的世界。讀者可以感受到茱萸的清香和離別者的思念之情,體會到離別的痛苦和無奈。整首詩情緒悲涼而深沉,令人動容。
總之,詩人通過描寫離別的情景和離別者的心情,將普通的離別場景浸染上了深沉的離愁別緒,表達了對離別的思念和傷感。這首詩意味深長,情感真摯,寄托了人們對于離別的無奈和思念之情。
“黃河渡頭歸問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péi tú nán
送裴圖南
huáng hé dù tóu guī wèn jīn, lí jiā jǐ rì zhū yú xīn.
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
màn dào guī zhōng fēi pò jìng, yóu kàn mò shàng bié xíng rén.
漫道閨中飛破鏡,猶看陌上別行人。
“黃河渡頭歸問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