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澤俱從此路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澤俱從此路還”全詩
明祠靈響期昭應,天澤俱從此路還。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別皇甫五》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皇甫五》
溆浦潭陽隔楚山,
離尊不用起愁顏。
明祠靈響期昭應,
天澤俱從此路還。
中文譯文:
溆浦潭陽隔離了楚山,
離尊不必起愁顏。
明祠的靈響答應期待著,
天澤都將從這條路返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王昌齡寫給好友皇甫五的離別之作。詩人通過描繪山川的隔離和離別的情緒,表達了對離別的遺憾和對朋友的不舍之情。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溆浦潭陽隔離了楚山,表示了離別之時想象的隔閡和距離。離尊即離別的杯酒,不用起愁顏,意味著詩人對離別的苦痛心情的理解和寬慰。
接下來兩句描述了明祠靈響期待著昭應,天澤從此路返回,表達了離別之后的希望和期待。明祠指亡友在的祠堂,靈響表示哀思和對友誼的追念。期待通過祭祀來得到信神應和的保佑,天澤指遙遠的福地,預示著離別后友誼和福運將繼續延續。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離別的痛苦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同時也透露出對離別之后友誼和幸福的希望和憧憬。
“天澤俱從此路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huáng fǔ wǔ
別皇甫五
xù pǔ tán yáng gé chǔ shān, lí zūn bù yòng qǐ chóu yán.
溆浦潭陽隔楚山,離尊不用起愁顏。
míng cí líng xiǎng qī zhāo yīng, tiān zé jù cóng cǐ lù hái.
明祠靈響期昭應,天澤俱從此路還。
“天澤俱從此路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