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應此際猶依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料應此際猶依母”全詩
料應此際猶依母,燈下看縫寄我衣。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客中憶二女》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客中憶二女》是明代文學家高啟的作品。這首詩以客居他鄉的身份,寄托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中文譯文:
每當回憶起家門前的兩位侍立在門前迎接歸來的情景,
在客居他鄉的長夜里,我的夢魂飛翔。
我想,此時此刻還是依靠著母親的支持和照料,
我通過燈下細細地縫補著我的衣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客居他鄉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作者經歷了漫長的旅途,每當他回憶起在家鄉,那兩個負責迎接歸來的人,他的心神似乎回到了家門前。
在客居他鄉的長夜中,作者的思緒飄忽,夢魂飛翔。這可能是因為他身處異國他鄉,思念故土和親人,導致他無法安心入眠。這種對家的思念和對親人的關心,使得他無法忘懷。
然而,作者同時也寄托了對母親的依靠和信賴。他相信在這個時刻,母親會一直守護著他,給予他關懷和支持。所以,他在燈下細細地縫補衣物,這暗示了母親的關愛和呵護。這種對母親的感激和依靠,使得作者在異國他鄉仍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通過對親情的表達和對母親的依靠,使得詩中流露出濃烈的家國情懷。
“料應此際猶依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è zhōng yì èr nǚ
客中憶二女
měi yì mén qián liǎng hòu guī, kè zhōng cháng yè mèng hún fēi.
每憶門前兩候歸,客中長夜夢魂飛。
liào yīng cǐ jì yóu yī mǔ, dēng xià kàn fèng jì wǒ yī.
料應此際猶依母,燈下看縫寄我衣。
“料應此際猶依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