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加四海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威加四海清”全詩
拂林花亂彩,響谷鳥分聲。
披云羅影散,泛水織文生。
勞歌大風曲,威加四海清。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詠風》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詠風》
蕭條起關塞,
搖飏下蓬瀛。
拂林花亂彩,
響谷鳥分聲。
披云羅影散,
泛水織文生。
勞歌大風曲,
威加四海清。
中文譯文:
凄涼的景色喚起關塞的回憶,
風搖擺,從天空中降落到蓬耛仙境。
風輕拂林間,使花朵綻放多彩之光,
谷中的鳥兒因風聲化作不同的歌鳴。
風脫去了云朵的遮掩,投下昂揚的影子,
水面上泛起紋理,似乎織就了文字。
大風飄揚著勞動人民創造的歌聲,
威力擴展至四海,清新潔凈無云。
詩意和賞析:
《詠風》是李世民在唐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描繪風的自然景象為主題。整首詩以抒寫風的動態和風帶來的變化為主要內容,表達了飛揚的風寓意著威勢與力量,風的到來使得自然界萬物變得豐富多彩,生機勃勃。
詩詞中出現了一系列描寫風的意象,如“蕭條起關塞”,形容風把寂寞的關塞吹起,喚起了人們對過去的回憶;“搖飏下蓬瀛”,蓬耛是仙境之意,風從天而降,仿佛帶來了仙境的神奇。接著是描寫風的作用,如“拂林花亂彩”,風輕輕拂過林間,使得花朵綻放出五彩斑斕的光芒;“響谷鳥分聲”,風聲通過山谷回蕩,鳥兒也隨之唱出不同的和聲。而風的影子投下云朵的遮掩,使得天空變得晴朗明亮,水面上泛起了紋理,仿佛織就了一篇篇文字。
整首詩以自然景象的描寫來寄托著人們對風的歌頌,展示了風的威力和風帶來的清新潔凈之感。詩詞通過對風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熱愛和景色的贊美,同時也映襯了當時曾經繁榮興盛的盛世景象。
“威加四海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fēng
詠風
xiāo tiáo qǐ guān sài, yáo yáng xià péng yíng.
蕭條起關塞,搖飏下蓬瀛。
fú lín huā luàn cǎi, xiǎng gǔ niǎo fēn shēng.
拂林花亂彩,響谷鳥分聲。
pī yún luó yǐng sàn, fàn shuǐ zhī wén shēng.
披云羅影散,泛水織文生。
láo gē dà fēng qū, wēi jiā sì hǎi qīng.
勞歌大風曲,威加四海清。
“威加四海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