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上杯羹棄翁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鼎上杯羹棄翁姥”全詩
玉玦三提王不語,鼎上杯羹棄翁姥,項王真龍漢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龍亦鼠虎亦鼠。
作者簡介(王象春)
王象春(1578~1632)明末詩人。原名王象巽,字季木,號虞求,別號山昔湖居士,新城(今山東淄博市桓臺縣新城鎮)人,清初文學家王士禎從祖。萬歷三十八年進士第二,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終因剛直而免官歸田。象春才氣奔軼,詩宗前后七子,詩文結集為《齊音》(亦題《濟南百詠》)、《問山亭集》。
書項王廟壁注釋
① “三章”句: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進入秦川后,“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沛:水多,此為沐浴的意思。秦川:指陜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平原地帶。②“入關”句:指項羽火燒阿房宮。
③“玉玦”句:《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鴻門宴上,范增三提玉玦,暗示項羽起伏兵殺掉劉邦以除后患,但“項王默然不應”。
④“鼎上”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擔心長期對峙下去對他不利,于是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劉邦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劉邦聽說后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⑤“垓下”句:指霸王別姬。
⑥定陶美人:劉邦的寵姬戚夫人是山東定陶人,故稱。
書項王廟壁鑒賞
中國文人喜歡在詩中臧否人物。王象春這首詩,就對項羽、劉邦這兩位大人物作了一番評說。
項羽、劉邦當初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不過都是有野心的人。照司馬遷的記載,他倆都見過秦始皇。項羽見了說:“彼可取而代也!”劉邦見了說:“大丈夫當如此也!”雖然一個藐視,一個艷羨,目標卻都是自己想當皇帝。后來果然為了天下,龍爭虎斗,打得個昏天黑地,野心得遂,小人物也就進入了“大人物”的圈子。在這場爭奪中,劉邦勝了,項羽敗了。在以成敗論英雄的中國,自然會為勝者送上無量贊歌,對失敗者則大抵少有好話,能像司馬遷那樣把項羽列入《本紀》,還有不少贊許之辭,就算很不容易了。王象春從功業的成就來觀察,以為劉邦能去秦苛法,約法三章,如天降甘霖,深得民心,可謂真龍;項羽勇可稱虎,但入關后只知掮槍綽棒、縱火劫掠,不懂收拾人心,只是一介莽夫,終較劉邦遜色。
這一評論雖很簡潔,但未有新意。不過,王象春的劉項比較論還有后面兩層意思,讀來就頗不俗了。
一層是從人格上比較。鴻門宴上,范增三提玉玦,暗示項羽起伏兵殺掉劉邦以除后患,但“項王默然不應”。他堂堂做人,寧可一刀一槍在戰場決勝負,不愿意在背后搞陰謀詭計。劉邦不同,當項羽把劉邦他爹綁在砧板上,威脅劉邦退軍時,劉邦竟完全不以老子的安危為念,嬉皮笑臉地對項羽說:我們曾約為兄弟,我老子就是你老子。如果你想把你老子煮來吃,請分一碗肉羹給我嘗嘗。完全是一副潑皮無賴的樣子。兩相比較,論人格,王象春以為“項王真龍漢王鼠”。中外歷史上,政治家都是玩弄詭計的高手,翻云覆雨、朝令夕改、弄虛作假、背信棄義,是家常便飯。成功了,這一切都可以當作靈活的手腕兒載入經典。如果失敗,自然另作別論。項羽勇猛,不擅詭計,終于失敗,但王象春以為項羽的人格高于劉邦。這樣的評論,就有點意思了。做人,總要講點人格,如果不講人格,整日玩弄些陰謀陽謀,雖然得了天下,可稱梟雄,也難得到人們心底的尊敬。
再一層是從人性的層面作比較。他選擇的切入點是劉、項同自己心愛女人的關系。男女的情愛,應當是人性的至潔至純。湯顯祖《牡丹亭》題詞中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正是說的從情愛之深淺可以窺探人性的真偽。一個人如果為物欲、權欲所迷,便不會有真正的男女情愛。即或他們養小妾、包二奶也曾信誓旦旦,一朝同物欲、權欲的利益相左,山盟海誓的女人便被棄如敝屣,成為他們的攫取私欲的犧牲。“垓下美人泣楚歌”是說虞姬的故事。這個故事在京劇《霸王別姬》中項王不舍,虞姬自盡,被梅蘭芳演得纏綿悱惻。但在《史記》中只說項王“悲歌忼慨”,“美人和之”,然后項王“泣下數行”。“虞兮虞兮奈若何”——譯成白話,就是“虞啊虞啊,怎么來安頓你呢?”怎么安頓?沒見記述,只說他帶著八百從騎突圍走了,看來是把虞姬丟下沒管。后來的《楚漢春秋》說虞姬有和歌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看來是出于假托,就像京戲里寫虞姬自刎在先,項王突圍在后一樣,不過是后人以為應當如此罷了。“定陶美人泣楚舞”,是說劉邦的寵姬戚夫人的。戚夫人是定陶人,恃寵固位是這類女人的毛病,戚夫人也不能免,所以纏著劉邦要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劉邦也曾答應過,但因張良設計,為太子找了幾個出色的保護人,使劉邦不敢另行廢立。于是,對戚夫人說,太子羽翼已成,動不了了。呂后真是你的主子了。劉邦是否真是因為有了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就不敢有所動作,姑置勿論。他的這一舉動是否有利漢室也暫不討論,但明知呂后狠辣,戚姬命運堪憂,卻不做任何安排,只是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戚夫人“噓唏流涕”他也不管,自顧自走了,那薄情也同項羽差不多了。后來戚夫人母子都慘死于呂后之手,劉邦是不能辭其咎的。從人性的角度看劉、項,王象春以為二人都是“鼠”。
“鼎上杯羹棄翁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xiàng wáng miào bì
書項王廟壁
sān zhāng jì pèi qín chuān yǔ, rù guān yòu zòng ē páng jù, hàn wáng zhēn lóng xiàng wáng hǔ.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關又縱阿房炬,漢王真龍項王虎。
yù jué sān tí wáng bù yǔ, dǐng shàng bēi gēng qì wēng lǎo, xiàng wáng zhēn lóng hàn wáng shǔ.
玉玦三提王不語,鼎上杯羹棄翁姥,項王真龍漢王鼠。
gāi xià měi rén qì chǔ gē, dìng táo měi rén qì chǔ wǔ, zhēn lóng yì shǔ hǔ yì shǔ.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龍亦鼠虎亦鼠。
“鼎上杯羹棄翁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