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蓬蒿空沒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見蓬蒿空沒身”全詩
鄉看秋草歸無路,家對寒江病且貧。
藜杖懶迎征騎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憐君計畫誰知者,但見蓬蒿空沒身。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酬屈突陜》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酬屈突陜》
四鄰滿是落葉紛飛,
環堵間寥落無人煙。
望故鄉,秋草滿歸路,
望寒江,家貧病痛相連。
手持藜杖疲于迎客,
心醉菊花忘記官員。
憐君計劃,誰會懂得?
只見蕭瑟蓬蒿不見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描繪了作者在關外的貧困和孤寂的景象。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家鄉歸路的思念和對自身境況的感嘆。詩中的蕭條、寒江、落葉等意象,通過具象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凄涼。
詩中,詩人用“四鄰滿是落葉紛飛”來形容環境的荒涼和凋敝,暗示了自己的貧困和無處落腳的困境。詩中還描繪了鄉村寒冷的景象,通過對秋草、寒江等景物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內心的寂寞和痛楚。
整首詩以抒發孤寂和凄涼為主題,表達了詩人的郁悶和無奈。最后兩句“憐君計畫誰知者,但見蓬蒿空沒身”,反映了作者在外任職時所做的努力和計劃無人知曉,他的才華和心思在外邊枯萎,沒有人理解和欣賞。整首詩寄托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和對官場虛化的不滿情緒,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一些普遍問題。
“但見蓬蒿空沒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qū tū shǎn
酬屈突陜
luò yè fēn fēn mǎn sì lín, xiāo tiáo huán dǔ jué fēng chén.
落葉紛紛滿四鄰,蕭條環堵絕風塵。
xiāng kàn qiū cǎo guī wú lù,
鄉看秋草歸無路,
jiā duì hán jiāng bìng qiě pín.
家對寒江病且貧。
lí zhàng lǎn yíng zhēng qí kè, jú huā néng zuì qù guān rén.
藜杖懶迎征騎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lián jūn jì huà shéi zhī zhě, dàn jiàn péng hāo kōng méi shēn.
憐君計畫誰知者,但見蓬蒿空沒身。
“但見蓬蒿空沒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