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滄浪空自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首滄浪空自知”全詩
獨與不系舟,往來楚云里。
釣魚非一歲,終日只如此。
日落江清桂楫遲,纖鱗百尺深可窺。
沈鉤垂餌不在得,白首滄浪空自知。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贈湘南漁父》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湘南漁父》中譯文:
問君何所適,暮暮逢煙水。
獨與不系舟,往來楚云里。
釣魚非一歲,終日只如此。
日落江清桂楫遲,纖鱗百尺深可窺。
沈鉤垂餌不在得,白首滄浪空自知。
《贈湘南漁父》中文譯文:
問你何以為家,每天傍晚都遇到煙水。
獨自無需乘船,往來于楚云之間。
釣魚并非一季,整日如此度過。
太陽下山時,江水清澈,桂舟行進緩慢,細小的鱗片百尺深處可見。
釣鉤沉于水中,魚兒不再上鉤,而我已經白發蒼蒼,深知滄波之間的孤寂。
《贈湘南漁父》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寫給一個在湘南從事漁業的漁父的贈詩。詩人問這位漁父生活在何處,他每天傍晚都遇到煙霧繚繞的水域。不需要船只,自由自在地穿梭于楚云之間。他釣魚已不是一年兩年,整日如此度過。太陽落山時,江水清澈,乘著桂舟行進緩慢,可以看見百尺深處的細小魚鱗。然而,他的釣鉤垂餌卻無法得到魚兒的青睞。漁父的白發已經蒼蒼,他深知在波濤之間的孤獨。
這首詩描寫了湘南的漁父過著寧靜而孤獨的生活。漁父每天黃昏時分在煙霧繚繞的水域中往來,他不需要船只,乘著楚云行進。他整日釣魚,只有這樣的安逸生活。當太陽落山時,江水清澈,他的船槳行進得很慢,可以看到百尺深的水中細小魚鱗。然而,盡管他的釣鉤垂餌,卻無法獲得魚兒的追逐。漁父已經年老,他深刻地認識到在波濤之間的孤獨。這首詩通過描述漁父孤獨而安詳的生活,傳達了詩人對自由與寧靜的渴望,并表達了對漁父執著和孤獨生活的敬意。
“白首滄浪空自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xiāng nán yú fù
贈湘南漁父
wèn jūn hé suǒ shì, mù mù féng yān shuǐ.
問君何所適,暮暮逢煙水。
dú yǔ bù xì zhōu, wǎng lái chǔ yún lǐ.
獨與不系舟,往來楚云里。
diào yú fēi yī suì, zhōng rì zhī rú cǐ.
釣魚非一歲,終日只如此。
rì luò jiāng qīng guì jí chí,
日落江清桂楫遲,
xiān lín bǎi chǐ shēn kě kuī.
纖鱗百尺深可窺。
shěn gōu chuí ěr bù zài dé, bái shǒu cāng láng kōng zì zhī.
沈鉤垂餌不在得,白首滄浪空自知。
“白首滄浪空自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