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語兒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時時語兒子”全詩
食嘗甘脫粟,起不待鳴雞。
蕭索園官菜,酸寒太學齏。
時時語兒子:未用厭鉏犁。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示兒》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示兒》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詩作。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聞義貴能徙,
見賢思與齊。
食嘗甘脫粟,
起不待鳴雞。
蕭索園官菜,
酸寒太學齏。
時時語兒子:
未用厭鉏犁。
詩意和賞析:
《示兒》是一首寄托著父愛和教誨的詩,作者陸游寫給自己的兒子。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兒子,表達了對兒子應該追求仁義和與賢者為伍的期望。
首先,詩人說到了聞到有義之事就應該遷徙,表示應該立即行動,不應被困境所束縛。這里的義指的是正直和道義,詩人希望兒子能夠時刻關注并追求正義。
接下來,詩人提到見到賢者就應該思索與他們相比較,表示應該學習和追隨賢人的品質和行為。這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兒子的期望,希望他能夠以賢者為榜樣,不斷自我提升。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詩人自己的生活狀態。他說自己吃的食物甘美而不需要吃粗糧,表示他過著相對優越的生活。起床時不需要等待雞鳴,說明他的生活規律自律。
然后,詩人描述了自己所處的環境,蕭索的園官菜和酸寒的太學齏。這里的園官菜指的是官宦家庭中的菜肴,而太學齏則指的是貧寒學子的簡單食物。通過這樣的對比,詩人展現了自己對于物質生活的淡然態度。
最后一句話是詩人對兒子的囑咐,他時常和兒子說話,告誡他不要厭倦使用耕地的犁。這里的犁可以理解為工具,詩人希望兒子能夠努力奮斗,不要懈怠。
總的來說,《示兒》這首詩表達了作者陸游對兒子的期許和教誨,希望他能夠追求正義、學習賢者的品質,同時也展現了詩人自己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對比,傳達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時時語兒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ér
示兒
wén yì guì néng xǐ, jiàn xián sī yǔ qí.
聞義貴能徙,見賢思與齊。
shí cháng gān tuō sù, qǐ bù dài míng jī.
食嘗甘脫粟,起不待鳴雞。
xiāo suǒ yuán guān cài, suān hán tài xué jī.
蕭索園官菜,酸寒太學齏。
shí shí yǔ ér zi: wèi yòng yàn chú lí.
時時語兒子:未用厭鉏犁。
“時時語兒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