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愿易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良愿易違”全詩
清對未從。
瞻云累嘆。
思□御風。
良愿易違。
嘉樂難逢。
微我無衣。
溫涼誰同。
分類:
作者簡介(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于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答謝諮議》謝靈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謝諮議》是南北朝時期謝靈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的內容較為隱晦,可能有些字句缺失。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的分析:
譯文:
掻首北眷。
清對未從。
瞻云累嘆。
思□御風。
良愿易違。
嘉樂難逢。
微我無衣。
溫涼誰同。
詩意:
這首詩詞的意境較為模糊,可能是因為部分字句缺失而難以確切理解。然而,從整體氛圍來看,詩人抒發了一種失落和無奈的情緒。他感嘆自己的愿望難以實現,美好的事物難以遇見,自己的處境艱難,溫暖與涼爽都無人相伴。
賞析:
1. 詩人以“掻首北眷”開篇,表達了對北方的眷戀之情。北方在古代被視為神秘和遙遠的地方,詩人或許思念著北方的風景或人物。
2. “清對未從”暗示詩人的意愿和要求未能被實現,或未能得到他所期望的回應。
3. “瞻云累嘆”表明詩人的心情沉重,猶如抬頭望著重重云層,長嘆不已。
4. “思□御風”這一句有一字缺失,難以確切理解其意。可能與思念、追求自由或追逐風的意象有關。
5. “良愿易違”表達了詩人的遺憾和失望,美好的愿望往往難以實現。
6. “嘉樂難逢”意味著美好的快樂很少能夠遇見,詩人感嘆人生中難得的歡愉。
7. “微我無衣”揭示了詩人的貧窮和困苦,可能是物質生活的困頓,也可能是心靈的孤獨。
8. “溫涼誰同”反映了詩人的孤獨和無依,溫暖和涼爽的陪伴都無人共享。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樸素而凄涼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奈。盡管有些字句缺失,但整體氛圍傳達出一種追求和失落的情緒,表達了對美好事物和愿望實現的渴望,以及對現實困境的感慨。這首詩詞展現了南北朝時期文人的內心體驗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良愿易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xiè zī yì
答謝諮議
sāo shǒu běi juàn.
掻首北眷。
qīng duì wèi cóng.
清對未從。
zhān yún lèi tàn.
瞻云累嘆。
sī yù fēng.
思□御風。
liáng yuàn yì wéi.
良愿易違。
jiā lè nán féng.
嘉樂難逢。
wēi wǒ wú yī.
微我無衣。
wēn liáng shuí tóng.
溫涼誰同。
“良愿易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