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茅廬高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早知道茅廬高臥”全詩
羨莊周,拜老聃。
未央宮里王孫慘。
南來薏苡徒興謗,七尺珊瑚只自殘。
孔明枉做那英雄漢,早知道茅廬高臥,省多少六出祁山。
分類:
作者簡介(鄭燮)

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中進士后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
《道情》鄭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情》是清代詩人鄭燮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的"吊龍逢,哭比干"指的是對歷史上被迫害或犧牲的英雄的悼念和哀悼,表達了對正直和忠誠的贊美。
"羨莊周,拜老聃"是對古代哲學家莊子和老子的景仰和敬仰,體現了詩人對道家思想的推崇。
"未央宮里王孫慘"描述了未央宮中王孫的凄涼遭遇,暗示了權力和榮華富貴的虛幻和脆弱。
"南來薏苡徒興謗,七尺珊瑚只自殘"揭示了社會上的誹謗和中傷,以及純潔和高尚品質的自我保護,表達了對人心險惡和道德淪喪的憤慨。
"孔明枉做那英雄漢,早知道茅廬高臥,省多少六出祁山"指的是諸葛亮的智慧和英勇事跡,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對世事的感慨。詩人認為,如果諸葛亮早日隱居茅廬,就能避免多次出征和犧牲,節省了征戰的時間和精力。
這首詩詞通過對歷史英雄、哲學家和社會現實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道家思想的推崇,對社會黑暗和道德淪喪的憤慨,以及對英雄壯舉和人生選擇的思考。在表達中融入了對權力、榮華富貴的懷疑,以及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現了詩人的獨特思想和情感。
“早知道茅廬高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qíng
道情
diào lóng féng, kū bǐ gàn.
吊龍逢,哭比干。
xiàn zhuāng zhōu, bài lǎo dān.
羨莊周,拜老聃。
wèi yāng gōng lǐ wáng sūn cǎn.
未央宮里王孫慘。
nán lái yì yǐ tú xìng bàng,
南來薏苡徒興謗,
qī chǐ shān hú zhǐ zì cán.
七尺珊瑚只自殘。
kǒng míng wǎng zuò nà yīng xióng hàn,
孔明枉做那英雄漢,
zǎo zhī dao máo lú gāo wò, shěng duō shǎo liù chū qí shān.
早知道茅廬高臥,省多少六出祁山。
“早知道茅廬高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