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頭殘燒混疏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嶺頭殘燒混疏星”全詩
濤面白煙昏落月,嶺頭殘燒混疏星。
鳴根莫觸蛟龍睡,舉網時聞魚鱉腥。
我實宦游無況者,擬來隨爾帶笭箵。
分類:
作者簡介(蘇舜欽)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松江長橋未明觀漁》蘇舜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舜欽的作品,題為《松江長橋未明觀漁》。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曙光東向欲朧明,
漁艇縱橫映遠汀。
濤面白煙昏落月,
嶺頭殘燒混疏星。
鳴根莫觸蛟龍睡,
舉網時聞魚鱉腥。
我實宦游無況者,
擬來隨爾帶笭箵。
詩詞的意境描繪了一個早晨的景色,詩人站在松江長橋上觀望漁民捕魚的景象。清晨的曙光向東方逐漸明亮,漁艇在遠處的水汀上穿梭,倒映在水面上。波浪上升的白色浪花掩蓋了月亮的光芒,山嶺上的火光摻雜著稀疏的星星。詩人告誡漁民不要驚擾沉睡的巨龍,同時聞到了捕魚時散發的魚和鱉的腥味。詩人自稱是一個身處宦游中的無聊之人,打算跟隨漁民一起捕魚,帶上自己的漁具。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清晨的漁船景象,展現了自然和人類的和諧共處。詩人通過景物描寫和個人感受,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情景交融,氣氛寧靜,給人以靜謐、自然的感覺。通過對漁民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將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追求一種簡單、純粹的生活狀態。整首詩詞以松江長橋觀漁為背景,展示了宋代社會中人們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
“嶺頭殘燒混疏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ōng jiāng cháng qiáo wèi míng guān yú
松江長橋未明觀漁
shǔ guāng dōng xiàng yù lóng míng, yú tǐng zòng héng yìng yuǎn tīng.
曙光東向欲朧明,漁艇縱橫映遠汀。
tāo miàn bái yān hūn luò yuè, lǐng tóu cán shāo hùn shū xīng.
濤面白煙昏落月,嶺頭殘燒混疏星。
míng gēn mò chù jiāo lóng shuì, jǔ wǎng shí wén yú biē xīng.
鳴根莫觸蛟龍睡,舉網時聞魚鱉腥。
wǒ shí huàn yóu wú kuàng zhě, nǐ lái suí ěr dài líng xīng.
我實宦游無況者,擬來隨爾帶笭箵。
“嶺頭殘燒混疏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